2011中國金融形勢分析、預測與展望專家年會暨第七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低碳形勢下的中國金融業發展方略”,由中國金融網、中國金融研究院主辦,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協辦,國際金融服務集團、亞洲金控聯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原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袁木、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科技部副部長吳忠澤等領導及來自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各金融機構、低碳城市、金融生態城市的300多名知名專家、學者、金融家、政府官員以及新聞界的精英,對新形勢下的金融生態與低碳城市發展、低碳金融與中小銀行發展方向、低碳經濟與農村金融發展方略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蔣正華在年會開幕式上表示,從目前來看,國際金融危機最緊張的時間已經過去,但是它還在繼續動蕩,危機本身還沒有結束,還有很多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后危機時期的形勢也將是非常復雜多變的。從目前看,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影響我國健康發展的最大問題。
在23日下午舉行的專題討論中,賈康、張承惠、杜曉山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對能源和資源消耗規模比較大,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此間,必須從戰略高度來探尋低碳發展之路,雖然金融業的關鍵作用不可忽視,但政府應在低碳金融領域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完全依靠銀行的信貸投入并不現實,低碳經濟發展需要各種資源的整體配合和推進。就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杜曉山認為,目前農村金融是整個金融體制里面改革最薄弱環節,他指出一定要堵住“三農”金融服務資金外流,才能更好地解決發展問題。
央視財經頻道副總監韓青表示,中國金融專家年會已經成功舉辦六屆,被譽為中國金融界的思想盛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多次參加了會議的組織和報道工作,見證了活動的成長與發展,現在的中國金融專家年會已經成為金融領域一年一度極具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的盛會,會議探討的問題前瞻而深刻,對于中國金融界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會主席、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則認為,以低碳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引擎,對于目前正致力于結構調整的中國,大力構建低碳模式,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向低碳過渡,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共同使命。
在年會上,部分與會專家表示,實行綠色金融對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國經濟,已經在發揮關鍵性的作用,但需要看到,國內“綠色金融”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金融機構持續介入的后勁明顯不足,要實現可持續性或許還需要建立起多方共同承擔潛在風險的機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政府在低碳金融領域發揮的導向作用非常重要,但低碳產業依靠銀行商業性的資金投入要有風險的評估,完全依靠銀行的信貸投入并不現實,因為有些低碳性產業并不成熟,風險性超出了商業銀行可以單獨承受的范圍。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胡海燕 編輯: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