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5月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份報告中警告,拉美地區(qū)應當警惕經濟過熱的危險。
報告指出,由于受到強勁的內需和出口的拉動,拉美地區(qū)今年經濟增長率將達4.75%。報告分析稱,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使得拉美國家出口受益匪淺,而美國經濟逐漸復蘇也對中美洲國家經濟增長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由于拉美國家過去兩年里采取了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zhàn),因此貨幣流動性充裕,民眾消費旺盛,這也是拉美地區(qū)經濟連續(xù)兩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報告同時指出,拉美經濟目前已經出現了過熱跡象,需要引起各國政府和金融當局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許多國家核心通脹及通脹預期均在不斷上揚,比如巴西和烏拉圭。在這些通脹形勢嚴峻的國家和地區(qū),全球食品及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揚又使得當局難以對通脹形勢加以控制,從而對低收入人群構成嚴重威脅。此外,巴西和秘魯等國信貸增長過快,造成這些國家資產價格漲幅過大,甚至出現了資產泡沫跡象。
IMF呼吁,拉美國家政策制定者應根據經濟發(fā)展情況,從應對金融危機的刺激政策中逐漸退出,減少公共開支,避免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