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再掀新股發行高潮12月12日,東吳證券掛牌交易;另外還有幾十家已過會尚未發行的公司也將趕在年末上場……眾多公司排隊上市,限售股解禁高峰將至,12月的A股市場將面臨著超過2000億元的"抽血"壓力。據分析,A股指數(滬指)在接近2011年底時,點位竟與2001年最高峰時的點位水平基本重合。也就是說,10年里A股雖然發了不少股,圈了不少錢,但回饋給投資者的漲幅卻接近于零,而在不斷擴容的IPO正是"罪魁禍首"。
新股發行再掀高潮
接近年底,市場上正在迎來的IPO狂潮令人注目。 12月8日晚間,證監會網站掛出宜通世紀、聚飛光電及寧波慈星等4家公司的《首發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再加上剛進入12月就披露申報稿的德聯集團、南城百貨和吉視傳媒3家公司,12月以來已有7家公司申報上市并被受理,扣除節假日及周末,平均幾乎每天都有一份申報稿登場。
與此同時,深交所網站則掛出南通鍛壓、金明精機、匯冠股份、和晶科技的《招股說明書》。進入2011年下半年來,公司IPO的消息就接連不斷。 8月5家,9月14家,A股市場經歷短暫的喘息后,進入10月,申報上市并被受理的公司數量急劇上升。
據報道,10月共有21家公司在證監會網站刊登申報稿,11月則為27家。進入12月,狀況依舊。這似乎在提示投資者,IPO正悄然提速。
如今,當市場還在關注新華保險的IPO時,東吳證券已作為證監會分紅新政后的第一單IPO,迎來上市倒計時。此外,陜煤股份、中交股份等也蓄勢待發,另外還有40余家已過會尚未發行的公司也將趕在年末上場。粗略計算,12月僅新股合計發行股數就高達15.6億股。
股市面臨"抽血"壓力
上市融資對企業來說是好事,但對流動性已經十分匱乏的股市來說,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作為即將上市的兩只大盤股,陜煤股份和中交股份的動向尤其受到外界關注。其中,陜煤股份早在8月底便已過會,擬融資172億元;而中交股份在9月底過會,擬融資200億元。據了解,兩只大盤股遲遲沒有上市,主要是計劃縮減此前預定的融資規模,以適應當前市場的承受能力。但畢竟上百億元的融資額直逼今年融資最大的中國水電,已對市場心理面造成直接的影響。
而這只是剛剛開始。據巨靈財經終端數據顯示,目前已過會、尚未發行的準上市公司超過50家。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過而未發"的公司登陸A股市場只是時間問題,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立即啟動。為迎接它們的到來,市場需要超過500億元的真金白銀來承接。如果考慮申購凍結資金,這批新股的"抽血效應"將呈幾何級數放大。
除了新股的密集發行,12月還將迎來限售股解禁的高峰。經歷前3個月連續低于千億的解禁水平,12月股市又將迎來逾1600億的解禁潮。這一數值在產業資本和高管股東頻頻減持的背景下顯得格外敏感。據報道,12月100家公司限售解禁股達199.24億股,累計解禁市值約1625.38億元,環比增長75.37%。
據目前情況統計,今年年末趕場上市的15.6億股將給市場帶來超過500億元的壓力,再加上解禁股的1625.38億元,A股面臨超過2000億元的資金壓力。
大擴容是"罪魁禍首"
接二連三的上市消息讓市場驚訝不已,而資金短期流動性緊張也讓A股如驚弓之鳥,稍有風吹草動就承受不住。
新股上會為何上演年底瘋狂?有券商人士對媒體表示,監管部門未來可能出臺更多涉及新股發行的政策新規,若等到明年上會,可能將增加各方的工作量,財報需要更新,新規涉及的內容也需要修整,這是公司急于在年底上會的主要原因。
但相比于股市"重量"的不斷增加,股市的"質量"卻未見提高。有媒體認為,這是IPO大擴容"惹的禍"。
盤點股市10年來的發展,發現眼下的滬指在接近2011年底時,點位竟與2001年最高峰時的點位水平基本重合。也就是說,10年里A股雖然發了不少股,圈了不少錢,但回饋給投資者的漲幅竟然接近于零。
據報道,2001年,一年間上市公司不超過63家,市場還可以慢慢消化,投資者也可以慢慢分析和選擇;2011年,一年間上市公司或超250家,平均計算,幾乎每個交易日都有一只新股上市,投資者應接不暇,市場資金自然也就無力承受。
"這就類似于股池被不斷拓寬,資金活水卻不見如何注入,代表水位線的股指只能選擇下降了。 "有資深投資人士對媒體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IPO擴容本身并沒有錯,然而,當IPO擴容速度過快,市場資金就會陷入拆東墻補西墻的境地,市場自我修復功能就會發生紊亂。而眼下,大盤股擴容多半對股票二級市場形成"抽血"效應,在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加上大小非瘋狂減持,12月市場面臨的壓力顯然更為沉重。但另一方面,即使知道過多的"抽血"會減少資本的推動能力,或許股市還會不陰不晴地與中國實際經濟增長速度相脫離,但IPO的速度和體量也未必能夠減緩或減少。
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等著上會的公司就不下數十家,而各大券商手中的IPO項目數量也不在少數,新股發行速度減緩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