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提振作用微弱 國際油價未來在震蕩區間緩步上行
造成國際油價短期下跌的原因還包括美元上漲,以及對中國需求放慢的預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教授強永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雖然美國數據有所好轉,但由于被世界其他地區的疲軟經濟信號抵消,所以它仍給全球燃油需求帶來了不確定性。目前,美國的增長溫和但可持續,而中國經濟不景氣,這就基本上相互抵消,令需求展望相當疲軟。
“中國如果不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的速度就不會很快,對石油的需求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強勁。 ”史丹提醒,從需求方面看,應注意資本市場熱錢的流入和流出,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油價會有影響。
強永昌說,國際油價走勢從某種意義上說,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美元指數的波動,二是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的變化。總體來講,從現在國際資本的流動可以看出,大量資本流向美國市場,美元地區相對穩定。石油的現貨供求基本是平衡的。未來油價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很小,有波動但總體保持穩定狀態。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訪者的判斷是,油價出現趨勢性上漲或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極小,但也不可能會大幅度下跌,因為整體上來說,我國國內對原油的需求還是偏緊的。另外,美國、歐洲等北半球國家進入夏季旅游的高峰期,也是汽、柴油需求的高峰期,這一基本面對油價形成支撐,所以油價很難大幅度下跌。短期看,國際油價將在震蕩區間緩步小幅上漲。
美國能源情報署6月26日發布截至21日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日需求上升3%至1900萬桶,美國汽油日消費量上升0.6%至889萬桶。煉油廠開工率達到90.2%,為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也對油價形成利好。(記者 張娜實習生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