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在第六屆鋼鐵貿易高峰論壇上表示,產能過剩是我國鋼鐵產業的主要矛盾,當前我國鋼鐵工業存在的企業經營困難問題、資源環境問題、無序競爭問題、布局不合理問題等都與產能過剩相關,化解產能過剩是解決我國鋼鐵產業諸多深層次問題的根本和關鍵。
統計數據顯示,9月下旬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215.2萬噸,增量0.85萬噸,旬環比上漲0.42%。其中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178.8萬噸,增量0.85萬噸,旬環比上漲0.48%,再創新紀錄。當月全國累計日產量214.16萬噸,較8月實際粗鋼產量增加0.16%。十月粗鋼產量雖有所下降,但是整體仍高位運行,其生產量遠超社會消耗量。
發改委網站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粗鋼產量58738萬噸,同比增長8%,增速同比加快6.3個百分點;鋼材產量79545萬噸,增長11.7%,加快6個百分點。
粗鋼產量持續增長,但是市場需求卻遲遲跟不上產量的擴張步伐,其中,鋼價持續下跌就是最好的證明。9月份,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平均為101.38,比上月回落0.08點,同比上漲0.91點。6.5mm高線平均價格為3548元/噸,比上月回落46元/噸,降幅為1.3%,同比下降2.6%。
產能過剩似乎已成鋼鐵業發展之“癌’,而一直以來鋼鐵業的行情低迷現狀似乎也和過剩的產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雖然今年以來,鋼鐵行業因國家下大力氣整治環境污染的原因,面臨減產能、轉型升級的問題,但是,僅靠環保來改變鋼鐵業積累已久的弱勢局面,似乎也是不大現實的。
而且,現在鋼鐵業的產能過剩已經不僅僅是低端產能的過剩,不少中高端產能也因供過于求而身陷產能過剩危機,所以說,如果在化解鋼鐵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僅把低端產能作為淘汰目標,似乎也難以真正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而作為地方GDP貢獻大戶的鋼鐵業,在以往的歷史中,地方政府在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執行方面似乎也并不是很賣力,所以只見口號喊了不少,實際效果卻不怎么明顯。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的保護行為也嚴重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如此一來,鋼鐵業產能過剩的緩解似乎也更加困難。
目前,化解產能過剩似乎已不是單靠市場或者政府單方面發力就能夠解決,而需要政府、市場以及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
對此,中國鋼材網分析師表示,“產能過剩是我國鋼鐵產業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得不破解的問題,不過,從多年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的效果來看,產能過剩的局面很難一下子打破,需要中央、地方、企業的配合,需要供應端與需求方共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