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一個兒童節,8名災區留守兒童終于在廣東和父母團聚了。8名孩子來自地震災區綿陽市北川縣,他們的父母均在廣州和東莞等地打工。
近日,團廣東省委、省少工委啟動一系列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幫助災區留守兒童來粵與家人團聚,為他們征集“手拉手小伙伴”和愛心學校,爭取幫助他們留在父
母工作地繼續求學和生活。
團的十五大以來,各級共青團組織始終堅持把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竭誠服務青少年內化為衡量共青團工作的標尺,貫穿于共青團工作的具體實踐。
迫切:把服務做到青年的心坎上
2003年7月,團的十五大審議通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修正案)》,把竭誠服務青年作為堅持團建的一項重要原則寫入了團章。
這一年,高校擴招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212萬人,較前一年145萬人多出近50%,飽和的人才市場成為當年顯著的特征之一。團中央將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內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直到今天,服務青年就業、創業依然是共青團服務青年迫切需求的重點。
“要急青年所急,把服務做到青年的心坎上?!币幻麍F干部深有感觸地說。
“團縣委書記跑來找我,商量給咱農村年輕人創業搞個優惠貸款,由團縣委做中間人?!北M管事情已過去5年,回想起與團如東縣委的首次合作,江蘇如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副主任顧華依然興奮。
他用“漂亮”兩字來描述那次踉踉蹌蹌的合作。說它“漂亮”是因為信用社5年來從該項目中得到不少優質貸款及客戶,說它“踉蹌”是因為此前信用社基本不向初次創業者提供貸款,對此類貸款缺少可借鑒的運作模式,成功的把握不大。
如今,不少曾經通過團縣委向信用社申請小額創業貸款的“毛頭小子”,都成了如東縣小有名氣的青年鄉鎮企業家。
截至目前,由團中央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發起的中國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已為青年創業提供貸款9813萬元。團組織去年一年共舉辦招聘會96場,提供就業崗位18.2萬個,吸引44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參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4月公布的對全國113個城市勞動力市場監測數據顯示,技工在勞動力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技師和高級技師嚴重短缺。團中央“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啟動3年來,對青年技工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涌現了“雙證”培訓、“學分制”培訓、校企合作培訓、網上技校培訓等新做法和好經驗。
“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留日學人為國服務團”、“海外百名博士走進西部”、“海內外青年材料博士服務企業”……團組織還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為青年留學人員搭建交流對話平臺,為他們回國創業提供有效服務。
強化:優先服務困難青少年群體
邁入新世紀,我們黨作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時期,三分之二以上的農村青年進城務工。留鄉青年直接擔負著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因為缺乏必要的農業科學、社會文化知識,青年農民致富任重道遠。
在城市,進城務工青年已占城鎮流動人口的70%以上。全國3700萬非在校團員中,有超過3000萬人聚集在城市,其中包括1400萬農村青年。
企業拖欠工資、就醫難、維權難、孩子上學難……進城務工青年在城市面臨著諸多困難。
4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民鎮。30多個城鄉青年投票選出了自己創業路上的帶頭人——新民鎮城鄉青年就業創業互助合作社社長李兆才。隨后,李兆才組織合作社邀請專家和已經創業成功的青年對合作社會員進行定期培訓,形成結對幫扶,大幅提高農村青年創業成功率。截至目前,新都區已建立農村青年專業合作組織161個,擁有成員10627名,聯系帶動農戶15萬余戶,帶動面73%。由團新都區委提議建設的萬畝大學生農業創業園區已正式列入新都區農業發展規劃。園區建成后將為青年農民創業進行項目推薦、集中供地、技術指導、統一享受政策等快捷服務。
留鄉青年探索致富之路,進城務工青年渴望勞動權利,農村留守兒童、城市流浪兒童和社區閑散青少年則期盼親情和扶助。
“以前我成績不好,這學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否則太對不起團市委的叔叔阿姨了?!?4歲的鄭姝姝是四川樂山市犍為縣下渡中學學生,父母都在廣東中山打工,已經5年沒回過家了。今年春節,在樂山和中山兩地團市委的幫助下,鄭姝姝等10名樂山留守兒童來到中山市,見到了他們日思夜想的父母。
據悉,四川現有農村留守學生300萬人。截至去年年底,團四川省委籌資7000余萬元,建立“留守學生之家”1700余所,招募關愛志愿者10萬余名,為留守學生營造了“幸福留守,快樂成長”的良好環境。
5年來,共青團服務青年工作的強化,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對困難青少年群體的熱情關心和扎實服務,有效增強了共青團組織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努力:發揮共青團服務青年作用
“我兒子整天和幾個同學一起上網玩游戲”,“最近我兒子每天至少玩到凌晨兩點,怎樣才能幫他戒除網癮……”廣東佛山市禪城區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楊濤沒有想到,他們通過競標方式獲得政府資助的“陽光少年——網癮青少年援助項目”啟動當天,就接到73個求助電話。
2005年6月,佛山首次提出鼓勵探索和推行政府向人民團體購買社會公共服務的途徑和方法。團佛山市委首創“志愿服務項目招標”模式,大膽實踐,政府撥款150萬元由團市委運作15個項目。一年后,參與項目的志愿者超過5萬人,直接服務、影響近30萬市民,吸引社會資金200余萬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正式頒布,首次以立法形式確立了團組織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法律地位。
今年3月,全國十大杰出青年裴春亮等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呼吁,盡快開展全國性志愿服務立法工作。
一直以來,我國的志愿活動中存在志愿者的權利與義務不明確問題。很多志愿者工作中獲得的保障太少。比如北京,在《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頒布前,只有11.2%的志愿者在每次服務中都能得到安全保障,48.5%的公益組織從未給志愿者買過保險,10%的志愿者曾受過身體或精神傷害,9%的志愿者曾不被理解或遭歧視。
1999年以來,各地團組織積極推動制定地方性志愿服務法規。廣東、北京等13個省市和成都、杭州等8個城市已頒布了志愿服務地方性法規,但全國性的志愿服務法規尚未出臺。
據了解,當前,工作經費不足、活動陣地薄弱、基層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者缺乏的情況,還制約著共青團的服務能力。要緩解這一矛盾,使共青團服務青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就要求共青團組織在共青團的服務能力建設上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付出長期艱巨的努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 記者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