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菅直人14日擊敗小澤一郎,再次當選民主黨代表,繼續執政。就小澤失敗的原因以及日本未來政壇的走向,中國日報網記者連線采訪了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王屏。
負面輿論影響黨員和支持者投票 為小澤失利根本原因
王屏分析稱,在國會議員的投票中,菅直人與小澤所得票數旗鼓相當;地方議員投票統計結果,菅直人得了60%,小澤為40%,雖然有差距,但還不是真正問題所在。小澤失利的關鍵原因在于黨員和支持者投票這一層面。
日本民主黨黨代表選舉采取點數制,黨員和支持者票為300點。而在這次選舉中,黨員和支持者投票的249點都投給了菅直人。所以說,在黨員和支持者層面的得票失利,導致小澤一郎最終失敗。
究其原因,日本老百姓的看法,跟議員們不同,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媒體輿論及調查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也會受來自同一家鄉的國會議員所作決定的影響。此前日本媒體對小澤獻金丑聞及性丑聞大肆曝光炒作,對他的參選非常不利。盡管這些輿論影響不了政治家,但卻能深刻影響百姓所作決定。
日本政壇何去何從 取決于菅直人內閣改組政策
日本民眾及黨員至今未達成共識:日本該走哪條路?是走小澤疏遠美國獨立自主的路?還是走菅直人主張加強與美國關系的道路?
至于菅直人獲勝對日本政壇有何種影響,王屏研究員表示,這取決于菅直人如何改組內閣,如何任用黨內干部。何人任職民主黨干事長,就能看出日本政壇今后的大概走向。而小澤一郎、鳩山由紀夫的任用與否、被置于何種位置,都將預示菅直人今后的政策道路。
(來源:中國日報網 陳璐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