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施認為,巴勒斯坦方面無法接受以色列的"折中方案",即使以方有限度恢復定居點建設也會導致巴方立即退出和談。以色列前巴以和談代表吉拉德·謝爾則認為,以定居點建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外界放大。巴以直談有可能順利渡過這一難關,而雙方隨后將討論邊界和耶路撒冷地位等更加核心和棘手的議題。謝爾說,不排除巴以領導人已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定居點問題達成某種共識的可能。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巴以雙方施加壓力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例證之一是,巴以官員在第二輪談判開始前曾相互指責對方有意破壞和談。但當巴以領導人同美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4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會晤后,巴以官員在公開場合都變得出言謹慎,不再相互指責。
巴以各有內部壓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雙方在定居點建設問題上之所以互不讓步,主要是因為各自的內部壓力。
內塔尼亞胡面臨國內右翼勢力的壓力。他12日暗示尋求"折中方案"后不久,以定居者即表示強烈不滿,一些人還聲稱,如果內塔尼亞胡不恢復定居點建設,就把他趕下臺。
阿巴斯同樣經受著內部壓力。他如在和談中讓步過多,必將遭到巴另一派別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猛烈抨擊,同時失去民眾支持。
除內部因素外,巴以領導人都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雙方都不愿承擔談判破裂的責任,得罪決意在中東和平進程中"有所建樹"的奧巴馬。
分析人士認為,在定居點問題上,美國有可能要求以方短暫延長限建令,而在敘以或伊朗等問題上給予以方回報,讓內塔尼亞胡能夠安撫國內右翼派別。
無論如何,巴以領導人已舉行了兩輪直談,并已觸及實質問題。巴以談判團隊定于下周會晤,為雙方領導人再次會談鋪路。巴以直談進程能否順利跨過定居點問題這道坎兒,眾人拭目以待。
(來源:新華網 編輯: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