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春秋淹城
大手筆夯實大旅游
縱觀常州、泰州和鎮江三個地級市,常州、鎮江地處蘇南,泰州雖然地處蘇中,三個市經濟總量有差別,但差距不大;區位和交通條件相當,揚州大橋以及新近開通的泰州大橋,也使泰州的區位交通優勢與常州和鎮江相差無幾,而且,三個市都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在旅游資源、人文環境方面,每個地市都有自己的潛力,加上,近幾年,旅游經濟的發展,提高本地品牌影響力力和當地百姓收入,促進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已經逐漸形成各級政府部門的基本共識。大手筆的關鍵就是高起點的科學規劃、旅游項目的大投入、旅游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重視并加大對旅游的投入,做好創新發展和長遠科學規劃,是擺在三個地級市各級領導面前的重大課題。
常州市旅游產業先天不足,基礎薄弱,然而,“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常州的旅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蛻變,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興的旅游亮點。
常州市旅游局黨委書記陸文虎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常州市完成旅游項目建設投資212.1億元,占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6%,占全市第三產業固定投資6.76%。2000年,旅游收入38.1億元,接待游客431.6萬人次,在全省省轄市排第八位;2011年,接待游客總人數3402.1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25.9億元,在全省排第四。2011年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13.16%,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常州市現代服務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常州市旅游產業爆發式增長,吸引了全國旅游界的關注。
泰州從一個擁有眾多旅游資源的城市中慢慢蘇醒到迅速崛起成為長三角地區旅游的新星,同樣離不開該市市委、市政府“大旅游”的戰略部署。該市結合自身的旅游資源,提出“水鄉慢生活”的旅游理念,走出了“非典型”旅游發展之路。
目前,泰州有體現戲曲文化、宗教文化、儒教文化、民居文化的“梅、桃、柳”三園、光孝寺、學政試院、望海樓、稻河街區等歷史人文景觀;有國家5A級溱湖風景區、國家4A級風景區鳳城河風景區、泰興古銀杏群落森林公園、引江河國家水利風景區等自然生態旅游;有享有“溱潼會船甲天下”美稱的中國溱潼會船節、興化板橋藝術節等民俗節慶旅游;有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舊址及紀念館、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等革命紅色旅游。
鳳城河是古泰州城的護城河,開挖于南唐,全長近7公里,平均寬度108米,是全國現存形態完好、為數不多的古環城河之一。
為保護、開發古護城河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再現“碧水繞城”的生態景觀。2006年,泰州市成立鳳城河風景區管委會,管委會主任由市旅游局長“一肩挑”,全面啟動古城河的開發與建設。4個月建成桃園景區,12個月建成望海樓景區,并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創建成為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用泰州旅游局長、鳳城河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劉寧的話說,大投入大產出,鳳城河風景區的迅速發展體現了泰州市領導對旅游的高度重視,加上全市有著旅游發展的強烈氛圍,大手筆才能揮就“大旅游”。
鎮江旅游也在謀劃高起點,大手筆。尤其是把沿江最突出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資源整合,并把“三山”今年通過國家5A景區認證作為新的起點。同時,還精心打造的金山湖、南山風景區等,也立意把鎮江優勢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彰顯歷史文化名城3000年的悠久文化,打包推廣、營銷,樹立鎮江旅游品牌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