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進入新世紀以來是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之間雙邊關系的“黃金時期”,那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31日開始的首次拉美和加勒比三國之行,將形成“趁熱打鐵”之勢,對深化發展中國同三國關系、推動中拉整體合作意義重大,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全方位外交的戰略布局。
過去十多年間,中拉關系屢屢成為中外媒體和研究學者關注的話題。這種關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和金融局勢發展變化相關,同時也與拉美地區新興經濟體的成長、成熟以及中拉合作日益緊密有關。
特別是2008年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確定了中國對這一地區的政策目標,強調中拉人民友誼源遠流長,明確提出目前雙方處于相似的發展階段,面臨相同的發展任務,有增進了解、加強合作的共同愿望。這無疑有力地推動中拉在政治、經貿、科技和文教等領域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
中國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維護世界穩定、國際經濟和金融新秩序、反恐等國際政治和經濟問題上持一致或相似的立場。進入21世紀以來,中拉高層互訪不斷,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中拉之間日益加深的政治互信,推動了經貿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入。近年來,雙邊貿易呈現躍升式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和主要投資來源國。在世界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2012年中拉雙邊貿易仍逆勢創下2612億美元新高,同比增長8.1%。
中拉迅猛發展的貿易推動了各自經濟的發展。有經濟學家評論,近年來正是因為拉美對中國的大量出口,才避免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對拉美的嚴重沖擊。在雙邊貿易的迅猛發展下,促進互利投資正越來越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