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駐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在以色列歷史最為悠久的日報——希伯來語版《國土報》上發表題為《戰后國際秩序不容挑戰》的署名文章,中譯文如下:
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顧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強烈反對,公然參拜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安倍此舉遭到包括中國在內世界正義力量的一致譴責。中國政府對日本領導人粗暴踐踏中國和其他亞洲戰爭受害國人民感情、公然挑戰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行徑表示強烈憤慨,也向日方提出強烈抗議和嚴厲譴責。作為中國大使,我愿意讓以色列朋友多了解一些有關歷史真相。
一、日本的戰爭罪行
1940年9月,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簽訂了三國軍事同盟條約,建立了軸心國集團。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不斷膨脹并于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的全面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
在歐洲,納粹德國對猶太人進行了瘋狂的迫害,有600萬猶太人慘遭屠殺。中華民族對猶太民族的悲慘遭遇感同身受,因為法西斯德國對猶太民族進行大屠殺的同時,其盟友軍國主義日本也在對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進行屠殺。中國、朝鮮、韓國、緬甸、菲律賓、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印尼等亞洲諸國均遭受日本入侵或占領。中國是日本侵略戰爭的最大受害者。1931年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總共造成中國死亡人數達3500萬之多,特別是1937年,僅僅在南京一個城市,6周內就有30萬人慘遭日軍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
二、二戰的結果與二戰審判
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長期浴血奮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勝利。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3國領導人在開羅會晤,發表《開羅宣言》,確定了懲罰日本侵略罪行以及戰后對日本問題的處理,要求日本歸還竊取中國的所有領土。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國發表《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精神。1945年5月7日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簽字投降,明確接受并承諾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
二戰后成立了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分別對德國納粹戰犯和日本軍國主義戰犯進行審判。在歐洲進行的“紐倫堡審判”對赫爾曼·戈林等22個德國甲級戰犯進行了審判,對其中10人處以絞刑。在亞洲進行的“東京審判”對東條英機等28個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審判,對其中7人處以絞刑。上述判決是國際司法機構依據國際法做出的莊嚴判決。德國和日本均有義務承認、尊重并維護,不得對戰犯予以包庇。
三、靖國神社的本質
靖國神社始建于1869年,1879年改稱為“靖國神社”。它把在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戰爭、其中多為對外侵略戰爭中死去的亡靈作為神來祭祀。靖國神社里還有一個陳列館“游就館”。館內不僅展示著日軍的各種殺人工具和二戰中使用的一些武器裝備,還極力美化日本的侵略戰爭歷史,極力歪曲侵華戰爭,粉飾南京大屠殺事件。展廳里的影像墻上,還懸掛著東條英機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照片,供人頂禮膜拜。
靖國神社是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精神支柱和象征。日本對待靖國神社的態度問題關乎日本能否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無論什么時候,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都是對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蹂躪過的亞洲人民感情的極大侮辱和褻瀆。
四、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
盡管日本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歷史災難,盡管日本是近代史上殺害中國人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希望同日本發展睦鄰友好關系,中日兩國于1972年實現外交關系正常化時,中方領導人作出重大決定,中國免除日本對中國的戰爭賠償。中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相信,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一小部分軍國主義分子所為,責任在軍國主義分子,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安倍拒不承擔歷史責任,拒不承認歷史罪責,甚至對甲級戰犯頂禮膜拜,這是對中日關系政治基礎的嚴重破壞和顛覆。
中國對日本的要求就是真誠的道歉并把道歉落實在行動上,如果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或者今天說了,明天又反悔,道歉的次數再多也不能取信于人。日本應切實尊重亞洲地區人民的感受,不再做傷害亞洲各國人民感情的事,也應該多做有利于亞洲地區和平和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五、日本所作所為的危害
有以色列朋友告訴我,當年納粹德國準備進行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時,曾有有識之士看到了這個危險,并向一些大國提出過警告,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結果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正因為如此,今天當我們看到安倍公然參拜存有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時,我們感到了大屠殺中那些無辜生命對和平的渴求,我們不能讓大屠殺的歷史重演。猶太民族與中華民族都經歷過那段災難深重的年代,都痛恨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在耶路撒冷和南京各有一座大屠殺紀念館,我們建立這樣的紀念館,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和平,為了不讓我們的人民被屠殺的歷史重演。
與德國徹底反省侵略歷史、真誠悔過從而贏得全世界尊重相比,日本多次否定當年的歷史審判,不斷公開質疑“東京審判”的正當性,不斷挑戰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安倍的參拜行為,反映了安倍等日本右翼政客的錯誤歷史觀,違背了時代潮流,損害了中日兩國的互信基礎,也再次傷害了中國人民和亞洲地區有關國家和人民的感情,給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籠罩了陰影。其錯誤行為不僅事關中日雙邊關系,也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和疑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去年5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波茨坦會議舊址指出,歷史是面鏡子,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日方只有正視歷史,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系才有未來,這么做才符合日本的長遠利益和日本人民的根本需要!
*************************************************************************************************************************************************************
《國土報》是以色列歷史最為悠久的每日發行的日報,讀者群主要為政要和社會精英人士,在以色列政界、商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來源:外交部網站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