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伊爾-76正在空投裝甲車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中國中斷了30多年的制造大飛機的夢想有望在新的五年規劃中得以啟動。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宣布,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啟動大型飛機研制項目。這是中國繼上世紀80年代首個大飛機制造項目———“運十”下馬后第一次公開宣布要造大型飛機。
·世界各國加速發展戰略空運
隨著現代軍事后勤理論的發展,世界各國非常重視戰略空運力量建設。《美國空軍2020年構想》把戰略空運力量的建設作為美軍21世紀空軍建設重點目標之一,旨在實現“全球到達”,確保無可比擬的反應能力。歐盟國家軍隊也非常重視發展戰略空運力量,德國在裝備C-160、安-124運輸機的基礎上,計劃添置60架A-400M運輸機來加強空運能力。歐盟各國為了在北約框架內克服空運能力不足的問題,建立了一個戰略空運組織機構,來尋求購買或共同經營美軍C-17大型運輸機的可能性。可見,加速發展戰略空運力量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戰略空運是戰爭重要保障
大型戰略運輸機,航速高,航程遠,運載量大,不受地理環境障礙和海洋條件影響。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的戰略空運力量,戰役部署階段就可以有效補充地面運力的不足,作戰實施階段可以即時完成大縱深、大規模兵力機動和實施快速靈活的戰略后勤支援保障。
資料顯示,戰略空運是現代戰爭的重要保障。美軍的戰略機動15%的運輸是由運輸機來完成的,實施遠程作戰的戰略轟炸機、戰術戰斗機等也主要依靠運輸機來保障。美運輸機部隊在歷次海外戰爭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1991年的海灣戰爭,空運了大約全部干貨的15%和近54.4萬人;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執行11500次任務,運送人員55萬人次、作戰物資50多萬噸;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執行任務約15940次,運送了97959噸物資和27.6萬人,空運的人員總數占美軍參戰人員總數的79%。
·軍事后勤革命的重要一項
幾千年的人類戰爭,始終依賴大規模概略儲備實施后勤保障,造成后勤力量的巨大浪費。拿1991年海灣戰爭來說,美軍集結到海灣的4萬支集裝箱還沒用到一半,價值約27億美元的剩余物資不得不重新運回國內,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總結海灣戰爭教訓,只在海灣地區前置了一少部分物資和彈藥,后勤物資主要通過空中投送,實現了適時、適地、適量的精確后勤保障。
面對新時期軍事后勤革命,世界各國紛紛把減少數量提高質量作為后勤建設的重要目標。美軍把建設高速率后勤作為壓縮后勤規模的重要條件,空中投送能力不斷得到加強。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依靠強大的空運力量,直赴戰場,奪取關鍵目標:2003年3月27日,15架C-17重型運輸機從意大利空軍基地起飛,經過9個多小時飛行,把1000名傘兵組成的第173空降旅運進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控制區,迅速占領了伊軍北部四個機場;4月13日,美軍動用C-130、C-5、C-17大型運輸機來運送第四機步師及其重型武器,配合第三步兵師一舉奪取了薩達姆國際機場。
·裝備大型運輸機迫在眉睫
現代戰爭具有突發性強、節奏快、強度大等諸多特點,特別是物資耗費巨大、時效性要求極高,遠非傳統戰爭可比。因此,武裝力量的快速部署,武器裝備的快速投送對奪取戰爭主動權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從某種角度上說,戰略空中運輸力量是現代戰爭決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以及“北劍———2005”中國大軍演中,伊爾76運輸機、伊爾78空中加油機以其強大的運力及空中保障能力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縱觀中國軍隊目前的戰略空中運輸能力還是非常薄弱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從目前軍事潮流發展以及我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式來看,迫切需要大規模的運輸機群來提高我軍的反應速度及機動作戰能力,因此裝備新型的、大航程、大運載量的運輸機迫在眉睫。
·發展大型飛機具有戰略意義
新中國的歷史上,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雜交水稻等為代表的若干重大項目的實施,曾經對整體提升中國綜合國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關專家表示,發展大型飛機的決定將同樣為中國的經濟增長賦予更深厚的“質”的內涵,對于國家的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拉動相關產業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大型運輸機和大型特種飛機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武器,沒有大型飛機,不可能取得現代戰爭的勝利。正因為大型飛機及其產業對于一個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當今世界各發達國家和一些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都爭相發展大型軍、民用運輸機。
·結束語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劉大響3月9日說,目前大型飛機已列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航空工業要抓住難得的機遇,早日立項,落到實處。人大代表孟憲忠認為,增強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制必須進一步加大投入。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引進了歐洲的汽車生產線,用1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中國汽車工業從“敲敲打打”向世界汽車大國的飛躍。如今,這一激動人心的過程將在更加龐大的飛機制造業中重演。
·新聞緣起
除了目前我國有能力生產支線“小”飛機外,還要適時研制大型飛機。我國在二○○五年已經開展了大型飛機等重大科技專項工程的立項前期論證工作,在“十一五”期間,還將適時啟動大飛機的研制。
日前,國防科工委新聞發言人金壯龍在二○○六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在二○○六年和“十一五”期間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