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聯邦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謝·鮑·伊萬諾夫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和中國積極開展政治對話,不斷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擴大合作規模,加快合作速度。
俄中兩個鄰國不但在雙邊基礎上,而且在上海合作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框架內進行協作。俄中兩國在這些國際組織中時常采取一致立場,捍衛自由和民主價值觀,推動穩定的多極國際關系體系的建立,并促進國際社會聯合努力,來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毒品貿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導彈技術的擴散等跨國威脅。
今天,我們兩國幾乎在雙邊關系的所有領域都打下了伙伴合作的堅實基礎。
兩國在軍事領域的關系也不例外。這種關系在近年來明顯得到加強,而且正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
這一進程的發展首先得益于兩國軍事代表團的定期互訪,其中包括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一級的互訪。去年兩國元首與雙方國防部長的會晤再次證明了這種合作方式的重要性。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會見了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則會見了我本人。
我們兩國的領導人特別重視雙方的軍事技術合作,這一點在雙方的合作進程及成果中得到了積極的體現。
俄中軍事技術合作的經濟指標逐年增長,如今已在兩國貿易額中占到相當大的比重。我們向中國提供了數十架蘇-30MKK型多功能殲擊機,并轉讓了其生產許可證。我們還向中國出售水面艦只、柴油電動潛艇、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系統。將來我們還會提供伊爾-78空中加油機,以及伊爾-76MF型軍用運輸機。這種運輸機既可運載包括軍事技術裝備在內的重型貨物,也可用于運送空降兵。
我們在軍事人員培訓領域的合作也頗有成效。俄羅斯國防部所屬的軍事學院和培訓中心正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訓各類專業人員。僅今年到我們這里學習的中國軍人就超過100人。俄中軍事伙伴關系在這方面的發展得到了兩國國防部的特別重視,因為對于加強兩國關系來說,俄中軍人之間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的意義不亞于高層正式會晤。
因此我認為特別重要的是,俄中兩國軍人去年不僅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而且在戰場條件下、在緊密協作共同完成作戰演習任務的過程中也有良好的機會發展這種信任關系。
大家知道,去年8月,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又增添了一個新的合作領域,從而豐富了兩軍的現代交流內容。
我們在山東半島和黃海水域舉行了“和平使命-2005”聯合戰術演習。此次聯合演習就其目的、規模和參演人數而言是史無前例的。雙方共有數千名官兵參加了演習,其中包括空降兵、摩托化步兵、海軍、空軍、司令部軍官和部隊指揮人員。演習還動用了大量裝甲車輛、軍用飛機和艦艇,總計達數百件。
我相信,我們的中國同行也同意我的下述觀點:此次軍事演習給參演官兵乃至兩國軍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巨大好處。
這樣一次大規模演習的成功舉行,充分展現了我們并肩戰斗、互援互助的精神,并且證明我們在聯合采取行動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方面達到了很高的軍事合作水平。
舉行這樣的演習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此次演習的基礎是,俄中兩國軍隊面臨共同的目標和任務,而這些目標和任務來自于兩國確保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的愿望。現在已經非常明顯,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應對國際安全所面臨的新的挑戰和威脅。
與此同時,我們的合作不會給“第三國”的利益帶來威脅,我們也根本無意在本地區建立新的軍事政治聯盟。
我們兩國都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奉行謹慎而人道的軍事政策,不會采取任何可能挑起與鄰國沖突的舉措。俄中兩國軍人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向自然災害的受害者提供幫助。比如2004年底發生在印尼的海嘯。
當前的俄中交流,包括兩國軍隊的交往,依據的是2001年7月16日簽訂的《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一條約規定,俄羅斯和中國應當在國際法準則的基礎上長期發展平等信任的伙伴關系和戰略協作,不互相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尊重對方所選擇的發展道路,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問題上相互支持。
此外,雙方商定不參加任何聯盟或集團,不采取給伙伴的主權與安全造成損失的行動,雙方將發展互利合作,包括軍事領域的合作。
所有這些協議的實施無疑有助于確保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為達到這一目的,鑒于我們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我們不僅應當擁有強大的、蓬勃發展的經濟,而且應當擁有能夠保衛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對任何外部威脅給予應有回擊的強大軍隊。當前,俄羅斯武裝力量正在經歷全面而深入的現代化進程。我們正在努力提高戰略遏制力量的質量。我們重視航空航天防御的加強,不斷提高普通兵種、首先是陸軍、海軍、空軍和空降兵常備部隊的戰斗力。現在我們正在向合同兵役制過渡。
我們尤其重視更新武器裝備,支持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和試驗設計工作,改善國防工業綜合體的經營狀況。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確保滿足武器裝備的出口需要,更主要的是為了完成當前和今后長期向俄羅斯武裝力量提供現代化的高性能武器和軍事技術設備的任務。
我知道,我們的中國同行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因此我們經常討論這些問題,交流各自在軍事建設領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這也證明,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任務。
最后,我想借用一個非常形象、而且在我看來用在這里非常恰當的比喻。
在中國許多美好而充滿智慧的傳統藝術形象當中有一組形象:相生相伴的松與竹。它們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但它們盤根錯節,相互扶持,形成一個和諧共生的體系。這是一種忠貞不渝的友誼的象征。用它們來形容當前俄中兩國關系的實質,我認為再貼切不過了。
今天恐怕很難找到一個兩國沒有開展密切、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對話的雙邊關系領域。我們將這種關系稱之為“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而俄羅斯武裝力量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廣泛而且不斷擴大的交流無疑是這種戰略合作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不威脅任何人,更不打算挑起任何戰爭。相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阻止侵略,確保本國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穩定。
我認為,今天這是我們兩國武裝力量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共同的任務。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今后仍會像軍人們所說的那樣,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形,向著這一目標邁進。(來源:俄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