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在線消息:目前,美軍在遠東的駐軍主要集結在日本和韓國,駐日美軍有4.5萬人,以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為主;駐韓美軍有3.3萬人,主要以陸軍為主。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基地和設施大約105處,總面積約264平方公里,比日本東京都的面積都要大。現任駐韓美軍司令為貝爾陸軍上將,統一指揮韓國境內的陸、海、空部隊,并負責與韓軍進行作戰協調。
陸軍方面: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部設在首爾附近的龍山基地。第二機步師是駐扎在韓國的主要地面作戰部隊。該師有官兵1.5萬人,下轄3個戰斗旅、1個炮兵旅、1個航空旅、1個工兵旅和師直屬部隊,是美駐西太平洋戰備程度最高的部隊之一,主要駐扎在“非軍事區”附近。
空軍方面:駐扎有美空軍第7航空隊,下轄第8戰斗機聯隊和第51戰斗機聯隊。其中,第8戰斗機聯隊駐扎在群山空軍基地,主要執行反航空兵作戰、空中阻滯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裝備有54架F-16戰斗機。群山基地總共可容納200架戰斗機,并可起降B-52戰略轟炸機。
第51戰斗機聯隊駐扎在烏山空軍基地,除28架F-16戰斗機外,還裝備有21架A-10攻擊機,執行空中打擊和對地支援任務。
海軍方面:美國海軍在韓國駐扎較少,主要集中在鎮海海軍基地,進行基地維護工作,以方便半島局勢緊張時,美海軍能夠迅速部署。
·駐韓美軍有三大優勢
美軍高層認為,駐韓美軍具有三大優勢。首先,長期保持高度戰備狀態,齊裝滿員的程度相當高。以駐韓美軍王牌第2步兵師為例,該師的全部火炮、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裝備和航空旅全部在“非軍事區”以南40公里內進行前沿預置,該師在非作戰時,一晝夜可機動500公里,而戰時,一晝夜可機動150—200公里。如果在駐日美國海空軍的支援下,第2師通過海運外調,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到達戰區并投入戰斗。
其次,擁有先進的重型裝備,訓練嚴格,作戰能力很強。第2師面對有準備的抵抗時仍可一天突進60公里以上,有能力一次殲滅對手一個裝甲團或機步團,這在遠東美軍中是絕無僅有的。
第三,儲備了足夠用于大規模戰爭的武器裝備。韓國東南部的大邱倭館擁有美軍在亞洲最大的補給基地,占地約297萬平方米,貯存有駐韓美陸軍和增援部隊所使用的全部武器和彈藥。日本NHK電視臺播放的采訪報道中稱:“大約幾千輛M1A1坦克和裝甲車緊緊地排在一起,由于經常維護,一點灰塵也沒有。”每逢重大演習時,就可以看見M1A1坦克等大型的軍事裝備從該基地出發,通過韓國鐵路線和高速公路運往港口和預定陣地。
外界認為,美軍在設想卷入遠東沖突時,一般對自己的海空力量“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取勝”比較有信心,但在陸軍方面卻不太放心。如果駐韓美軍也能成為美國亞太新戰略棋盤上可以靈活調度的“棋子”,無疑會讓美軍在亞太的軍事力量配置更加完美,達到三位一體的“全方位作戰能力”。
·調整戰略,提升戰斗力
目前,為配合美軍的全球戰略調整,駐韓美軍也在積極調整之中。根據美韓兩國在2004年達成的協議,駐韓美軍將從“非軍事區”向南撤退至少120公里。按照五角大樓的計劃,駐韓美軍重新調整部署后,將形成“兩大中心”、“三大基地”。“兩大中心”是:位于首爾以南60公里的“烏山—平澤”中心和韓國南部的“大邱—釜山”中心。三大基地是:位于首爾的龍山基地(聯合國軍司令部、韓美聯合司令部等指揮機關駐地)、漢江以北的聯合訓練基地和群山美軍基地。
近年來,為彌補因駐韓美軍調整可能帶來的“力量真空”,駐韓美軍還在實行一項“增強部隊計劃”,即追加投資110多億美元,增強駐韓美軍的作戰能力,主要包括提高情報搜集能力、部署“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加強導彈防御能力等。
此外,據美國媒體報道,駐韓美軍還將在韓國海域部署一支海上預置部隊,由4艘6萬噸左右的滾裝貨船組成,載有1100多輛軍用車輛、彈藥物資,其中包括130多輛坦克裝甲車輛。同時,駐韓美軍還計劃在韓國境內的烏山美軍空軍基地內,增建一條飛機跑道,以便迅速部署增援兵力及裝備。
·韓被迫接受美國“戰略靈活性”安排
所謂“戰略靈活性”,是指駐韓美軍將承擔“保證東亞地區和平和維護穩定的任務”,并將迅速介入該地區發生的任何沖突。根據美韓兩國在上個世紀簽訂的《美韓共同防御條約》,駐韓美軍的主要任務有著明確的界定,即防衛韓國免遭外界的武裝攻擊,條約適用范圍是在韓國政府控制的地域內。
一言以蔽之,美韓“戰略靈活性”協議的簽署已突破了《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的框架,駐韓美軍不僅僅是遏制朝鮮的“地方軍”,而成為美國在東亞地區追求戰略目標的“機動部隊”。
美國政府早在2003年就力圖重新定位駐韓美軍的作用,但韓國一直反對,擔心被卷入地區紛爭。2005年3月,韓國總統盧武鉉在空軍陸軍士官學校學生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強調,在沒有獲得韓國同意的情況下,駐韓美軍不應當參與東北亞地區的爭端,“這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步的堅定原則”。
但此后美國政府不斷對韓施壓,雙方舉行了12次秘密談判。幾經討價還價,美韓終于在今年1月19日達成了駐韓美軍新地位協議并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稱,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與五角大樓全球戰略相一致。但協議設定了一個前提,規定“就發揮戰略靈活性問題,韓國不能違背韓國國民的意志介入東北亞地區的紛爭,美國尊重韓國的立場”。
對于韓國政府的做法,韓國國內普遍提出批評。韓國東國大學國際問題學者李哲基教授撰文指出,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協議是美國從韓國獲得的保證,從協議的內容看,就像是一份“投降宣言”,韓國在外交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所有方針政策都跟著美國走,這將極大地破壞韓國所一直主張的“自主國防”政策,并使韓國無法發揮“東亞平衡手”的作用。
·駐韓美軍介入臺海沖突的模式
分析指出,駐韓美軍是距離中國部署最近的美軍部隊,未來一旦臺海發生沖突,駐韓美軍依據“戰略靈活性”原則,可能介入其中,但這種介入可能會因美國介入規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美國以中、低度介入臺海沖突,目的則是嚇阻中國大陸的軍事行動。為配合駐西太地區美軍的行動,駐韓美軍可能主要執行對華偵察任務,依托空中力量窺探中國大陸境內和沿海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情況,為介入沖突的部隊提供情報支援,發揮輔助性作用。
如果美國高強度介入臺海沖突,中美之間存在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此時駐韓美軍將可能利用已有的和增援而來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封鎖中國東部海域,牽制中國海上力量向東南方向機動,并在必要時對中國東部區域的關鍵和戰略設施實施打擊,削弱中國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總之,駐韓美軍如何使用將取決于美政府介入臺海沖突的決心和選擇的方式。
不過,駐韓美軍介入臺海沖突將受到兩大因素的制約:一是韓國,二是朝鮮。韓國國內本來對駐韓美軍任務擴展到朝鮮半島之外就持強烈的反對態度,韓國更不希望因美國介入臺海而將韓國拉入與中國的沖突之中,這不符合韓國的利益。如果韓國不提供后勤支援以及基地或領空、領海使用權,駐韓美軍將很難有所作為。與此同時,如果駐韓美軍將力量向朝鮮半島之外傾斜,所造成的力量空虛,可能給朝鮮提供可乘之機,朝鮮龐大的地面力量使美國無法小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牽制了駐韓美軍的手腳。
評論認為,目前,美韓雙方就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問題所達成的僅僅是戰略原則,駐韓美軍未來能否介入臺海沖突還要看雙方就該問題進一步展開磋商的情況。而依照韓國專家的分析,該協議的出臺已經充分說明了美國希望把駐韓美軍變成軍事遏制中國的工具,其“戰略靈活性宣言”更是對中國的威懾。
·鏈接:韓美協議草案5個月沒報總統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披露,在去年美韓有關部門擬訂“戰略靈活性”草案的過程中,韓國總統盧武鉉竟然有5個月時間不知情。此事被韓國國會議員崔載千曝光后,韓國外交通商部的解釋說:“那只是記錄,并不是備忘錄,沒必要向總統匯報。”不過,這件事卻讓韓國國家情報院大為緊張,因為像“戰略靈活性”草案等文件屬于國家三級機密,總統盧武鉉尚不知情,卻讓一個國會議員探出究竟,顯然政府機關存在“內鬼”。后來,韓國有關部門著手調查泄密經過,但始終沒有查出告密者。(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