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是胡主席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的重要講話中突出強調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軍隊進步的靈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按照胡主席的要求,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加快軍事領域的創新發展。
軍事領域是對抗和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也是最具創新活力又最需要創新精神的領域。現代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戰爭形態、作戰樣式新的革命性變化,由此導致了從軍事理論到作戰理論、從編制體制到指揮體制、從教育訓練到人才培養等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這些變化或變革的根本動力和核心內容就是創新。搶占技術創新的制高點,已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共同追求。實踐證明,創新不一定等于勝利,但一定能夠幫助奪取勝利;不創新也許能幸免于一兩次失敗,但擺脫不了最終失敗的命運。對我軍來說,加快軍事領域的創新發展,是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我軍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回答的時代性課題。可以說,要不要創新,能不能創新,創新熱情的高低、能力的強弱、成果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我軍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的表現和命運。
軍隊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創新最終要落實到促成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上。軍隊戰斗力由人、武器以及人和武器的結合方式三個基本要素組成。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著戰斗力要素的內涵,從而深刻改變著戰斗力生成的模式。信息能力在戰斗力生成中起著主導作用,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戰斗力的關鍵物質因素,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成為戰斗力的基本形態,人的科技素質在戰斗力中具有特殊的意義。過去那種單純依靠增加人員規模和一般技術武器裝備數量來提高軍隊戰斗力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實質就是創新,創新既是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不可缺少的環節,更是實現戰斗力諸要素及其組合方式變革的動力。只有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的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才是最有效益、最有價值的轉變。離開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就是一句空話。
加快軍事領域的創新發展,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從本質上來講,是對傳統觀念的揚棄,對因循守舊的否定,對思想桎梏的突破。可以說,沒有思想的徹底解放,沒有觀念的真正更新,一切創新都無從談起。我們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指導方針,以觀念更新帶動軍事變革,以軍事變革促進思想解放,努力把思想觀念從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僵化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事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從墨守成規的習慣做法中解放出來,真正確立信息主導、科技先行、綜合集成、聯合作戰、勇于創新等新思想新觀念,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思路、新辦法,解決軍事變革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創新中謀發展。
加快軍事領域的創新發展,必須在提升戰斗力的諸要素上下功夫。要努力提高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力爭在一些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動我軍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自主式發展、跨越式發展、可持續發展。要以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士官隊伍這“五支隊伍”為重點,加大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的力度,加強在職學習,加強院校培訓,加強實踐鍛煉,努力造就大批適應軍隊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要堅持科技練兵、科技興訓,改革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創新訓練手段和方法,運用科技成果提高訓練質量,促進部隊戰斗力的生成和發展。
加快軍事領域的創新發展,還要注重解決體制機制上制約軍隊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步伐,深化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的調整改革,進一步轉變領導管理方式,為軍隊建設的科學發展提供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保證。要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需要,建立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聯合訓練體制和聯合保障體制,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要加強兵役制度、軍人轉業退伍安置制度等調整改革,切實解決關系軍隊長遠發展、關系廣大官兵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要更新管理觀念,增強科學管理能力,積極探索具有我軍特色的科學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現代管理水平。(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