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此次伊朗軍演的水域距離美國第五艦隊的主要活動區域較近,軍演發言人德卡尼絲毫也不掩飾演習旨在嚇阻美國和以色列可能的軍事打擊,并在氣勢上壓過對方的意圖。他表示,任何針對伊朗在波斯灣地區利益的攻擊,“都將遭到伊朗軍方來自海面、海下、空中、島嶼和沿岸地帶的猛烈回擊”。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自1992年以來已生產出國產坦克、裝甲運兵車、導彈、戰斗機以及潛艇,并開發出使用固體燃料的“流星-3”型中程彈道導彈,的確具有一定的國防實力和軍事科研能力,但與美國和以色列的軍事能力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美國發動打擊伊朗的戰爭,肯定會付出比伊拉克戰爭大得多的代價,不過伊朗要想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也幾乎不可能。導致美國和以色列難以從軍事上對伊朗下手的原因,主要在于伊朗的核設施基地較為分散,不適宜進行先發制人的“外科手術式”清除,以及擔心大規模軍事進攻可能導致世界油價上漲、戰爭傷亡過大和難以收拾戰后的爛攤子。
對于伊朗來說,此次軍事演習的政治意義大過軍事意義。軍事演習的地點靠近霍爾木茲海峽,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能源生命線”,演習中展示的先進武器在性能上很具有針對性,意在顯示伊朗具有控制這個海峽的能力。波斯灣地區出產的原油中,大約有80%需要經過這里運往世界各地,雖然伊朗并沒有明確表示會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報復可能受到的軍事攻擊,但這種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這次軍事演習另一個目的是:提高伊朗國內的民心和士氣,使伊朗政府進一步獲得民眾的擁戴,這樣既可在事前為政府贏得進行外交妥協的空間,又可在必須應對外來制裁甚至軍事威懾時,團結國內民眾一致御外。
在此次軍演開始前兩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主席聲明要求伊朗在30天內履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今年2月通過的決議,伊朗此時在南部海域舉行軍演恰可起到震懾西方國家的目的,讓他們在采取下一步行動時心存投鼠忌器之憂,進而難以將伊朗逼到墻角。(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