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披露,美可能攻擊伊核工廠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4月2日在頭版披露。英國防部高級官員與內閣高級官員4月3日舉行了秘密會晤,他們討論的問題是:美國攻打伊朗的可能性以及攻擊伊朗的后果。而此前幾天,美國國務卿賴斯剛剛訪問過英國。
據《星期日電訊報》報道,英國防部高官認為,即使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美國也將準備自行攻打伊朗,或者在以色列的協助下發動襲擊,攻擊的形式將是針對核工廠發動空襲,而地面攻擊可能暫時不在考慮的范圍之內。
實際上,美軍對伊朗的包圍之勢已經形成:在伊朗的東面和北面,阿富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都有美軍的基地;在西北面,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的傳統盟友;西面是美軍占領下的伊拉克;南面和西南面的各國更是美國在中東的主要基地。
因此,只要美國認為條件成熟,可以隨時“收攏”包圍圈,襲擊伊朗。但從目前形勢分析,美軍主要是想摧毀伊朗核設施。軍事專家指出,伊朗應當借鑒南聯盟的做法,加強偽裝、防護工程建設,盡可能保護核設施和導彈基地。同時,還應強化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確保一旦防空指揮體系被癱瘓,單個防空部隊也能獨立作戰。
·記者觀察 伊朗又贏得了時間
在聯合國安理會匆匆地轉了一圈之后,伊朗核問題的“主賽場”又回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一紙了無新意而且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理會主席聲明,等于把皮球踢回了IEAE的場內——準確地說,皮球目前落在了伊朗的腳下,他理論上應該有30天時間來決定——這一腳怎么踢!
可以說,幾個大國的角力和妥協使伊朗贏得了時間,但他面臨的核心問題沒有絲毫改變。對此,伊朗的第一反應是堅持自己的核計劃,但與此同時,它又表示愿意繼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也不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看來,精明的伊朗人仍在鋼絲上長袖善舞:既不輕易退讓,也不會堵死退路;既想堅持發展本國的核計劃,又極力避免在國際上陷入孤立。
其實,對于國際社會來說,下一步該怎么走?同樣是個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如果30天后,伊朗拒絕暫停鈾濃縮活動,該怎么辦?事實上,國際社會至今仍然沒有就此達成共識。雖然一個美國官員說:“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就是安理會通過一項基于《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決議。”(第七章,實際上就是授權安理會通過制裁乃至軍事行動等措施維護世界安全)但在安理會采取任何相關的強制措施以前,它首先還要斷定伊朗是否“對和平構成了威脅”。然而就連這個問題,國際社會也還沒有達成共識,美國、俄羅斯各有看法,就連IAEA總干事巴拉迪也說,伊朗目前還不是一個“緊迫的威脅”。
伊朗核問題的復雜性使得“拉鋸戰”成了主要的斗爭形式。無論是伊朗后退一步,以暫停鈾濃縮活動為代價重回談判桌,還是美英尋求打開制裁之門,都將是費時費力的過程。
就在聯合國安理會3月29日一致通過有關伊朗核計劃的主席聲明,明確要求伊朗在30天內停止全部同鈾濃縮有關的活動時,伊朗軍方也在當天宣布,近兩萬名士兵、民兵和警察部隊從3月31日至4月6日在南部波斯灣沿岸及附近水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伊軍方強調,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石油運輸通道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是此次軍演的重點。就在軍演的第一天,伊軍方就宣布成功發射了一枚能夠躲避雷達偵察、并能擊中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的新型導彈。(來源: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