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權威雜志《外交》最近刊登一篇極具爭議性的文章,兩名美國學者發表關于美國、俄羅斯及中國的核勢力分析,認為美國冷戰后的核均勢時代已過,隨著美國軍力迅速擴張、俄羅斯核武水平下降,以及中國核武發展規模較小,相信美國核武一國獨霸的時代已經來臨,美國可一次性摧毀中俄遠程核力量。有分析稱,該文章不排除有挑起新一輪核競賽的目的,亦揭示世界面臨爆發核戰的風險。
·一役摧毀中俄核武
美國圣母大學政治學助教利伯及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普雷斯在文章中表示,美國現時是50年來首次達到核優勢水平,擁有能“一擊即中”的軍備,相信很快便能“一次摧毀俄羅斯或中國所有遠程核武”。這段具挑釁性言論,立即引來俄羅斯媒體的質疑和抗議。
兩名學者指,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核武強國在軍事上陷入“相互確保摧毀”的僵局。由于美俄的核武都非常強大而精良,若任何一方首先發動核武突襲,很可能被另一方的反擊徹底擊潰。
但美國一直大力研發核“三部曲”,包括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用以“先發制人”,使美國核武在冷戰結束后越來越強大。反之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大幅下降,遠程轟炸機減少39%,洲際彈道導彈減少58%,戰略導彈核潛艇更下跌80%,俄國現存的核武“幾乎不能立即使用”。
·三原因打破核均勢
文章認為,各國核均勢被打破的原因有三:美國核系統的大規模改進、俄羅斯核力量急劇下降及中國核武規模較小。文章預測,除非美國改變核政策,或俄羅斯和其他國家開始未雨綢繆,否則今后一段時間內,全球將被美國的核陰影籠罩。
文章指出,俄羅斯現時只在兩個基地擁有戰略轟炸機,但基本上不訓練,戰略導彈核潛艇演習次數已由1990年的每年60次降至2次,而美國每年演習40次。核潛艇大多數停泊在港口,易成攻擊目標,加上沒有頻繁出巡,潛艇水手的技能也“跟著衰退”。除此以外,當地的預警系統亦是一團糟,雷達或許在潛發導彈爆炸的前幾分鐘才能發出警報。
俄國地緣政治問題學院副院長伊瓦紹夫上稱:“雖然這種情況(美向俄作首次核攻擊)發生的機會很微,但無可否認美國核力量現時具有明顯優勢。”他認為該雜志的文章揭露一個現實:各國間的核均勢現時已不存在,全球面臨核戰的風險正不斷增加。
·俄專家憤怒回應: 美用核訛詐挑起核競賽
美國兩名學者聲稱美國可能很快有能力“一次性摧毀俄羅斯和中國所有的遠程導彈”的言論,在俄國引起激烈回響,有俄國軍事專家斥責,這個論調背后是美國的核訛詐。
·普京訪華前刊登 動機可疑
國際上甚為知名的《外交》雜志選擇于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前刊登這篇文章,俄國前戰略火箭部隊參謀長葉辛認為并非偶然,俄美核實力此消彼長,美國是要利用核優勢向其他國家進行核訛詐,警告他們不要阻撓美國全球稱霸,特別是目前唯一能夠與美國對抗的俄羅斯。
此前,美國傳媒一直說俄羅斯甚至中國的核武厲害,但攻擊意味這么重的還是頭一次,有專家分析這是故意要挑起中俄軍事競賽,目的以軍事競賽阻止對手強勢復興,拖垮經濟民生。俄羅斯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什利科夫稱:“早于冷戰時期美國經已明白到內憂比核訛詐的殺傷力更大。”
美國學者坎普夫認為,即使美國已經擁有核優勢,理論上美國可隨意發動核攻擊而無需顧慮反攻擊,不過仍然有很多元素阻止美國發動這樣的攻擊。核優勢實際上存在不少隱憂,在核武方面取得優勢,是否將帶來更大的核擴散風險?各國是否會與美國進行核競賽,還是會剛剛相反?如其他國家最終不能達至與美國相同的核勢力,其中的不足是否會由恐怖主義來填補?
·美刊: 中國核弱勢至少延10年
美國學者在《外交》雜志中稱,如美國發動“首次核打擊力”,中國的核力量比俄羅斯更不堪一擊,更指這種優勢將最少持續10年。但五角大樓卻視中國的國防威脅僅次于俄羅斯。
·缺乏先進預警
美國學者認為,中國核武力量比俄羅斯更經不起美軍的打擊,因中國目前沒有現代化的戰略彈道導彈潛艇或遠程轟炸機,現存的唯一一艘彈道導彈潛艇已過時及不堪一擊;美國政府的解密情報還稱,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只有18枚,且使用前至少需要兩小時準備,更缺乏先進的預警系統。
盡管如此,五角大樓仍極力渲染中國的國防威脅僅次于俄羅斯。中國2006年度的國防開支較去年增加14.7%至351億美元(約2,700億港元)。美國國防部方面卻單方面認為中國國防開支實際上可能再多兩倍,達至每年約900億美元(約7,000億港元),成為美國和俄羅斯以外,國防開支最多的國家。
·繼續遏華政策
美國國防部去年7月向國會發表的年度報告清楚指明中國的軍事增長迅速,也提及中國的新式艦隊和核潛艇等對地區造成威脅。美國多份報告都傳達這么一種迅息: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是“有野心的、急速的、成功的及不透明的”。
美國學者稱,阻止中國的軍事進一步發展,已成為目前美國亞洲政策的核心。
·美導彈防御 為攻擊打底
據美國《外交》雜志文章分析,華盛頓蓄意發展核武的目標,是為在全球取得核武霸主的地位。從美國當前及未來的核武庫構成來看,與其說是針對恐怖主義,不如說是為了擁有先發制人制服其他核武國的能力。
·一心一意追求核霸主地位
據美國傳媒估計,美國核武及其相關項目的總開支約為350億美元(2,700億港元)。與之相比,俄國僅區區數十億美元。已經擁有世界最大核武庫的美國,仍不遺余力開發和升級核武器,背后的動機不言而明。
布什政府2002年發表的國家安全策略表明,美國要在傳統武力及核武力上均建立軍事霸主地位。《外交》雜志文章指出,若從進攻而非防御的角度來理解,就會明白為何布什政府要極力發展一個漏洞百出的導彈防御系統。當美國向目標國家核武庫發動襲擊后,敵方將會用所剩無幾的核武器反擊,這時,雖不可靠但聊勝于無的美國導彈防御系統,就可以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了。
·鴿派:核優勢不利國際和平
文章指出,華盛頓一直拒絕放棄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核戰能力是美軍的重要信條,核武霸主仍是美國的目標。美國鷹派認為,核優勢讓美國更有能力抗衡中國、朝鮮和伊朗的“野心”;鴿派則擔心核優勢會令美國為所欲為,甚至動用武力實現外交目標,而只有核均勢才能維持國際和平穩定;貓頭鷹派(學究派)則憂慮,美國核優勢會帶來不穩定因素,觸發中俄增加導彈、潛艇和轟炸機,果真如此,不論是意外、沒有授權或有企圖地爆發核戰的風險都會攀升至過去數十年來的最高點,尤其是各國關系出現危機時。
·核戰倒數 何時開始?
目前全球的核武數量約有3萬件,相對20年前,現時全球核武數量不到當時一半,但3萬件核武足以摧毀全球人類12次以上,更可怕的是現時核武產生的核聚變比1980年代的原子彈的核裂變殺傷力大100倍。全球核戰是否一個最終會爆的計時炸彈?
全球核武有95%相信屬于俄羅斯和美國,其余則由英國、法國、中國、巴基斯坦、印度,也很可能包括朝鮮、以色列和伊朗。全球逾30個國家都在恐怖主義和暴力沖突的陰霾下,令人反思全球爆發核戰爭的危機。
·俄核力足摧毀幾個美國
俄美兩國目前共有核彈頭約1.2萬枚,外界估計中國核彈頭約100至數千枚不等。據俄美《第三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協定,雙方須將現有部署的核彈頭數量削減2/3,于2012年達至1,700枚到2,200枚的水平。盡管美國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俄國仍有能力將美國摧毀好幾次。
人類歷史上曾兩度見證核武的可怕威力,就是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原爆即時導致12萬人喪生,核爆殘留下來鈾和鈽等放射性物質,令實際上的受害人數再添近1倍。雖然有人批評這是一級戰爭罪行,但下令轟炸廣島和長崎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有生之年并未因此接受審訊。自廣島和長崎遭原子彈轟炸后,全球各國的核爆測試達逾2,000次。國際原子能機構于1957年由聯合國成立,旨在阻止全球爆發核戰。雖然全球多國已加入核不擴散條約,但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擁核國家從未簽訂有關條約,而朝鮮則于2003年退出條約。
芝加哥大學一份刊物60年前已論及“世界末日倒數器”,預言有一天核武將摧毀全球,今天這個倒數器還剩下多少時間?(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