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香港《大公報》今日報道,美軍自19日開始在關島附近的太平洋海域進行為期五天的大規模海空聯合軍事演習,出動了包括三艘航空母艦在內的30艘船艦、218架戰機和2.2萬名官兵,主要目的是展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實力。
·冷戰后最大規模集結
這次代號為“勇敢之盾”聯合軍事演習,是冷戰結束以來美軍在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海空軍力集結。參加演習的航母分別是核動力航母“林肯號”和“里根號”,以及傳統動力航母“小鷹號”。這也是美國在越戰之后,首次集結三個航母戰斗群在太平洋進行演習。
美國邀請了日本、中國、韓國等七個國家的軍方人士觀摩19日的演習,中國軍官是首次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美軍的單獨演習,美國有意一方面顯示軍事活動的透明度,一方面展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力。
在演習前夕的17日和18日,美國讓外國觀察員分乘三艘航母,參觀戰機在航母的起降等訓練。至于演習的核心部分,則沒有對外公開。
·以“盾”為名擺進攻架勢
專家們指出,此次演習雖然以“盾”為名,但卻具有很明顯的攻勢戰略意味,也有非常突出的實戰含義。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夫黑德說,此次演習的一個重點是演練三艘航母的協同作戰。而一般來說,根據美軍近年的作戰實踐,如此規模的海空部隊集結,其作戰任務不外兩種,一是利用大型航母的艦載機群實施戰區制空,或聯合空域控制。二是利用艦載的各種作戰飛機攜帶各種軟硬殺傷兵器,與空軍的遠程作戰力量配合,對戰區戰略性目標執行聯合打擊和摧毀任務。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倪峰認為,從規模來看,布什政府在增加對亞太的重視程度。美軍在調整全球兵力部署,加強關島在太平洋地區的核心樞紐地位。
·威懾朝鮮伊朗等國家
有分析認為,美軍在伊拉克難以脫身,朝鮮和伊朗核問題的停滯不前,已含蓄地顯示出美國對外政策中軍事選擇的兩難:本屆美國政府因為高舉反恐的大旗,因此具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漲的使用武力的熱情。但與此同時,美國所面臨的問題卻往往并不能由武力來達到徹底的解決。作為當今一強獨大的軍事超級霸權,美國在面臨重點國際和外交課題時,并未放棄軍事解決的選擇。因此,美軍有人在解說此次演習的政治含義時,明確指稱這是一個針對朝鮮和伊朗的威懾行動,即警告這兩個國家,美國即使身陷伊拉克,也仍然擁有針對其它國家采取大規模軍事打擊行動的實力。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趙雨樂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從亞太地區的局勢來看,美國只能應對一個戰場,如果同時發動兩個或三個戰爭確實不得了。如果美國對朝鮮和伊朗采取軍事行動來解決有關核問題的話,代價很大。雖然美軍已提要準備同時應對兩個戰場的能力,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并不容易。
·新聞背景:美軍太平洋總部、關島基地和參演航母
美軍太平洋總部成立于1949年1月,負責太平洋地區美軍的指揮與控制,司令部設在夏威夷瓦胡島史密斯兵營,司令通常由海軍上將擔任。
近年來,太平洋總部所轄總兵力(含駐美本土西海岸部隊)一直保持在30萬人左右。除美國本土外,兵力主要駐扎在日本、韓國、關島、阿拉斯加及夏威夷等地。太平洋總部轄區范圍約1.69億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的50%以上。
關島位于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南端,總面積541平方公里,人口15.46萬人。關島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內的重要領地和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前沿軍事駐地,主要軍事基地有阿普拉海軍基地和安德森空軍基地等。
此次參加“英勇盾牌-06”軍事演習的三艘航空母艦分別是“里根號”、“林肯號”和“小鷹號”。2002年服役的“里根號”核動力航母是美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的第九艘,艦長332.9米,可搭載85架固定翼戰機,滿載排水量為10.2萬噸;1989年服役的“林肯號”核動力航母是“尼米茲”級航母的第五艘,艦長330米,可搭載80架艦載戰機,滿載排水量為10.2萬噸;1961年服役的“小鷹號”航母是“小鷹”級航母的首艦,艦長323.8米,可搭載85架艦載戰機,滿載排水量為8.6萬噸。這3艘航空母艦均隸屬美軍太平洋艦隊,其母港分別為美國西海岸圣地亞哥、美國西海岸埃弗雷特和日本橫須賀。(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