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海事新聞網2006年9月27日報道
俄羅斯海軍司令本周三透露,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現代化改裝后將于今年年底重新加入北方艦隊。
該航母工程號為1143.5,1991年加入俄海軍服役,1995年全面運行。但在服役期內出現了較嚴重的技術問題,包括阻攔裝置故障,因此在今年初被送到船塢進行技術檢修。
俄羅斯海軍司令稱,在“庫茲涅佐夫”號完成技術檢修后,“蘇-33”艦載戰斗機將重新回到航母。該航母可以搭載26架固定翼戰斗機和24架直升機。目前,俄羅斯軍隊的領導層正考慮在2015年之后建造幾艘新的現代化航母。(來源:船舶工業科技信息中心)
小資料: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1983年2月22日,前蘇聯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該艦又被稱為1143.5級,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有意思的是,該艦在建造中先后有過幾個名字,“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勃列日涅夫”號和“第比利斯”號,由于政治風云的變幻,該艦最后被定名為“庫茲涅佐夫”號。
“庫茲涅佐夫”號全長306.3米,水線長279.9米,寬37米,吃水9.87米,標準排水量53000噸,滿載排水量65000噸,最大排水量66000噸。動力裝置為4臺蒸汽輪機,總功率200000萬馬力,最大航速29節。其飛行甲板長304.4米,寬72米,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其人員編制為1960,其中600余名航空人員。
“庫”艦裝載了強大的防空火力。主力為4座SA-N-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每座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單元備彈8枚,總共備彈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系統配置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導彈,火炮射程2500米,導彈射程8000米;此外還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發射率3000發/分。
作為反潛武器,該艦在艦尾兩舷處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聯裝火箭深彈發射器,射程12000千米。其電子設備有:1部“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部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4部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于SA-N-9;8部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于SA-N-11;1部“蛋糕臺”戰術空中導航雷達。電子對抗設備為“酒桶”和“鐘”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擾箔條發射器。
“庫”艦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是一個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艦隊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斗機。這之中的奧妙就在于它將英國首創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斗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艦”,但仍自稱為“載機巡洋艦”。“庫”艦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況下,其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斗機,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4架蘇-25UGT教練機和2架卡-29RLD預警直升機。
前蘇聯航母的發展可謂歷盡滄桑,在經過“莫斯科”和“基輔”兩代“準航母”之后,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動用了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大約7000多個工廠、制造廠最終建成了“庫茲涅佐夫”號,圓了擁有大型航母的長久夢想。不幸的是,在千辛萬苦地催生出“庫”號之后,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再也沒有經濟能力來建造更多的大型航母,“庫”號后續艦“瓦良格”號被中止建造,待價而售;更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被中止建造,已完工部分被拆毀,致使俄羅斯航母發展再遇重大挫折,“庫茲涅佐夫”號也只能成為一
個生不逢時的“獨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