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20世紀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時代,21世紀是否會像20世紀那樣發生嚴重的流血事件?哈佛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認為當前中東地區具備20世紀沖突最嚴重地區的所有特點,因此一場新的世界大戰正在該地區醞釀。最近,弗格森在美國《外交》雙月刊2006年9-10月號上撰寫文章對此作了論述,文章題為《下一場世界大戰》,要點如下:
·三大因素導致血腥沖突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900萬至1000萬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有5900萬人死亡。20世紀總共有1.67億至1.88億人死于有組織的暴力。有三個因素可以解釋20世紀極端暴力的時間和地點:種族分化、經濟動蕩和帝國的衰落。
人類遷徙的格局以及宗教和文化傳統的持續存在,使一些人類定居區在種族上的同一性超過另一些地區。多種族社會的沖突時有發生。
經濟動蕩加劇了政治摩擦。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股市經歷了那個世紀最激烈的動蕩。雖然低增長或經濟衰退顯然加劇了社會不穩定,但是快速的增長也造成了不穩定。
在20世紀,很多帝國相繼解體。1913年,全世界大約65%的土地和82%的人口在某種帝國方式的統治之下。這些帝國很快分化瓦解。隨著帝國的衰落,暴力極有可能發生。
·沖突根源并未完全消亡
如果種族分化、經濟動蕩和帝國衰落的結合是20世紀沖突的基本根源,那么,這對21世紀有什么影響呢?
好消息是,最近幾年的全球經濟動蕩比上世紀幾乎任何時間都大大減輕。全球化擴大和深化了貨物、勞動力和資本的國際市場。
第二個顯而易見的情況是,老的沖突地區不大可能成為新的沖突地區。20世紀進行種族清洗的地區,不管是強迫遷徙還是種族大屠殺,都做得非常徹底,以至于現在的歐洲中部和東部不再是多種族的地區。
第三個情況是,2006年的世界應該是一個沒有帝國的世界,帝國衰落的危險因此會比過去一個世紀小得多。
不幸的是,這些表面現象有欺騙性。如今,一個地區表現出了20世紀沖突最嚴重地區的所有特點。經濟動蕩在這個地區依然明顯。一個帝國正在失去對這個地區的控制。最糟糕的是,種族分化已經開始。這個地方就是中東。
·中東正在成為戰爭溫床
最近幾年里,伊拉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動蕩,首先是由于聯合國的制裁,隨后是由于美國的入侵和由此引起的不穩定。
目前,由于戰爭的破壞和其他問題,伊拉克石油生產僅為戰前水平的大約16%,失業率在25%至40%之間。
伊拉克不是經濟動蕩的唯一中東國家。與伊拉克接壤的所有六個國家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動蕩。青年失業是一個嚴重問題,因為這些社會已經是比較年輕的社會。伊拉克及其鄰國的大約20%人口在15歲至24歲之間。
不幸的是,中東也是一個帝國沖突的地區,盡管多數美國人總是不接受關于美國是一個事實帝國或者經營著一個事實帝國的看法。
當今中東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種族分化加快,這一點在伊拉克最為明顯。1993年,哈佛大學的亨廷頓預言,在冷戰后的世界,全球政治的主要沖突會發生在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曾有一段時間,各種事件似乎在驗證他的預言。
然而,對1993年以來的各種事件的仔細研究表明,冷戰后的沖突趨勢表現在文明之內,而不是文明之間。在現在持續的或最近結束的30場主要沖突中,只有9場可被視為文明之間的沖突,而大部分沖突在某種程度上是種族沖突。
·局部災難將會影響全球
伊拉克的事件表明,那里正在發生的事件不是西方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沖突,而是伊斯蘭文明內部的沖突。按照一些流傳的說法,那里的種族分化已經開始。
不斷升級的伊拉克內戰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是,它有可能蔓延到鄰國。伊朗政府對薩達姆之后的伊拉克政治已不再漠不關心。然而,伊朗與伊拉克一樣都不是同一民族的社會。如果伊拉克中部的遜尼派少數在看上去可能是伊朗支持的多數群體的暴政面前遭受失敗,就不能指望約旦、沙特阿拉伯和敘利亞會袖手旁觀。黎巴嫩最近的歷史提醒人們,中東不會出現有節制的內戰。鄰國總是可能對有分離傾向的國家表現出不健康的興趣。
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可能已經在一個尚未滿足其暴力欲望的地區醞釀著,盡管這種情況可能難以置信。這樣一場中東災難的影響確實將是全球性的。從經濟角度來說,全世界不得不面對每桶100美元的石油。從政治角度來說,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西歐國家也可能會由于教派沖突向外蔓延而受到影響。與此同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加沙地帶和西岸的沖突也沒有緩和的跡象。有人認為,如果中東爆發戰爭,美國仍會毫發無損,這種觀點可信嗎?
我們急需面對的發人深省的可能性是,一場全球性戰爭目前正在醞釀之中——它的焦點可能是巴勒斯坦和美索不達米亞。(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