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解放軍二炮新型東風-21C中遠程地地常規(guī)導彈。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美國航空周刊報道稱,陳炳德日前在同美軍參謀長聯系會議主席會面時,承認中國可打擊航空母艦的東風-21D反艦導導彈正在研制之中,引發(fā)外界極大關注。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美軍仍有十足的能力可以隨時切斷這款導彈的殺傷鏈,特別是在導彈發(fā)射前的目標探測和跟蹤階段,以及導彈再入后自動下降尋找目標的階段。
美媒稱,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將軍稱,中國的DF-21D反艦彈道導彈依然處于研發(fā)階段,盡管美國估計該導彈已然列裝。有媒體稱,DF-21D反艦彈道射程為2700公里。這一數字遠遠超出美方的估計――最近估計為1500公里。
陳炳德將軍表示,DF-21D反艦彈道依然在接受實驗檢測。在開發(fā)成功之后,該導彈將被用作防御性武器使用,而非攻擊性武器。“這是一款高科技武器。我們在獲取資金、先進技術與高質量工作人員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這些都是導致DF-21D反艦彈道難以開發(fā)的潛在原因。”
美媒稱,2010年12月,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次羅伯特 威拉德稱,DF-21D反艦導彈已經具備初始作戰(zhàn)能力能力。臺灣消息也表示,中國大陸已經開始部署DF-21D反艦導彈。
美媒稱,東風-21D反艦導彈就是這樣一個敏感的話題。至少從理論講,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可能會成為水面戰(zhàn)艦的明確威脅――迄今為止,在經過與潛艇、飛機以及最新巡航導彈長達百年之久的斗爭后,水面戰(zhàn)艦依然存活了下來。一些分析家認為,水面艦艇,尤其是航母,十分容易受到這種武器的攻擊,因為其體積龐大,而這種導彈也難以攔截。但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可從多個地方下手切斷東風-21D反艦導彈的殺傷路徑,例如,發(fā)射前的目標探測和跟蹤階段,以及最后導彈自動下降尋找目標階段。盡管如此,鑒于其中存在的風險,在面對東風-21D反艦導彈時,一支海軍必須自信每次都能切斷其殺傷路徑。
美媒稱,若東風-21D最大射程為2700公里的消息屬實,能攻擊海上移動目標,包括航母,那么美國航母在執(zhí)行打擊任務的同時,要設法呆在東風-21D射程之外,而這就需要美軍列裝航程更遠的艦載機。中國自身也清楚看到了航母的持續(xù)性作用。有報道稱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預計將主要用作飛行員和甲板船員的訓練之用。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這是該航母的初步作用,因為中國在操作海上固定翼飛機方面幾乎沒有經驗。
陳炳德稱,中國是一個大國,擁有大量的艦船,但都只是小型的,這與中國的地位不符;美國擁有11艘航母,它才是真正的世界強國。他還指出,中國大量軍事技術還處于美國20-30年前的水平。(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