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站消息:現(xiàn)在,國內(nèi)外有些媒體把發(fā)生在伊拉克的綁架和殺害人質事件稱為“人質危機”、“人質大戰(zhàn)”,在渲染它們的恐怖性場面的同時,還認為這大大地動搖了駐伊聯(lián)軍的士氣,甚至可能導致美國為首的盟軍撤出伊拉克。
的確,伊拉克武裝分子綁架和血腥殺害人質(特別是無辜的平民)的行為令人發(fā)指。但是,必須看到,這樣的武裝分子畢竟是少數(shù),被他們綁架也不過是二、三十人,而慘遭殺害的只有幾個人,仔細想來,這很難說是多么大的危機,更不可能是什么人質大戰(zhàn)。
對這種行為進行譴責的絕對必要的,但應當看到這種不人道的、恐怖的行為實際上是對美英等國攻打、占領伊拉克的一種極端的和無奈的反抗形式,從根本上說是以伊拉克式的小恐怖對付美國式的大恐怖。所以,人質事件值得關注,可不應炒作。如果炒作起來,那小的、暗地的恐怖是邪惡的,而大的、公開的恐怖(比如對伊拉克的狂轟濫炸、傷及大量無辜的平民、殘酷虐等俘虜)似乎就成了正義的了。
人質事件對駐伊盟軍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西班牙、菲律賓等國確實從伊拉克撤出了軍隊或者軍事人員,但需要指出來的是,人質事件只不過是一個引子或借口,問題的關鍵在于,一方面這種行為歸根到底是出于國內(nèi)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樣的國家本來對美國打伊拉克的認同就不是最高的。
意大利、日本和韓國也有公民被伊拉克武裝人員綁架,其中,意大利和韓國的人質已被殘酷地殺害。可是,這三個國家的政府對美國打伊拉克的認同程度高,所以,不管國內(nèi)外有多大壓力,或者就是不撤兵,或者堅持向伊拉克派軍。
另外,如果認真地分析一下,因人質事件已經(jīng)從伊拉克撤軍的和聲稱要撤軍的國家,其實在美國打伊拉克過程中和伊拉克戰(zhàn)后重建過程中都是起作用不大或者不太大的國家。說穿了,它們撤軍與否對美國、對伊拉克都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
人質事件在美國與其它同盟國之間的關系也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從伊拉克戰(zhàn)爭一開始就明確地反對美國的做法,因而被后者斥為“老歐洲”,英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是美國的鐵桿“兄弟”,前東歐國家因支持美國而被其贊為“新歐洲”。這樣的格局沒有也絕不會因人質事件而改變,即使出現(xiàn)個把國家因各方面考慮而將軍隊撤出伊拉克也無礙大局。在這些國家中,看重人質事件并用其大做文章的多半屬于“老歐洲”。
至于人質事件可能會導致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從伊拉克撤出的說法,這更為天真。迄今為止,美國在伊拉克死亡的大兵的人數(shù)已快上千了,耗費的金錢更是無數(shù)。所以,幾個人質的死在美國人那里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美國絕不會因此而離開伊拉克。當然,現(xiàn)在的伊拉克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泥潭,它很可能越陷越深。時間久了,特別是打垮薩達姆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美國遲早也會找脫身之策。但必須看到,即使美國的大兵離開了伊拉克,那也是服務于白宮和五角大樓的利益需要,而絕不是因為人質,特別是其它國家的人質。(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孔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