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網》3月30日載文《走向成熟的中國外交》,摘要如下:
在中國“兩會”召開的同時,中國大陸周邊的局勢卻在發生著不平靜的變化。首先是臺灣當局拋出了“廢統”計畫,接著是日本在與中國關于東海及釣魚島問題上的磋商沒有取得進展甚至有所倒退,中國的東海核心利益區的形勢不容樂觀。于是在大大小小的,有影響力或者沒有影響力的網站,“武力攻臺”、“中日戰爭”的詞眼言論鋪天蓋地,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危。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官方卻顯得相對平靜。兩會照樣召開,沒有增加什么特別的議題依然以“十一五”計畫的制定為中心,經濟建設的中心沒有任何的動搖,在兩會后的記者招待會上領導人也沒有任何過于激動的言論,似乎是平靜無聲。然而所有的一切卻在控制之中。
首先是臺灣問題,“廢統”的開始確實是臺灣當局法理“臺獨”邁出的重要一步,對于《反分裂國家法》的權威也是極其大的挑釁可是中國政府沒有引用相關法律來反擊而是采取了“有所區分”、“背后施壓”的策略。對于陳水扁進行了點名的批評,同時將臺灣民眾、臺灣政治黨派甚至民進黨與其分別開來,進一步孤立陳水扁為代表的“鐵獨”勢力在政治上得分但是這樣難免有過于軟弱的嫌疑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于是和美國的接觸協商在背后開始,中國和美國現在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廣泛,從經濟到政治涉及各個領域隨之的是臺灣問題或者說臺灣在美國的價值天平上地位逐漸降低。如此美國出面同樣批評陳水扁到后來迫使其澄清相關事宜而對于《與臺灣關系法》則只字未提。這樣一來臺灣當局感受到的是強大的壓力,一方面來自內部的主流民意大陸的表態更是促進了這樣的事態發展另一方面美國的表態更是釜底抽薪。
再者在東海問題上,眾所周知中國和日本的關系因為“拜鬼”問題近幾年一直處于低谷。但是問題的實質是在于雙方現實利益的沖突,尤其是東海問題。日本政府的“中間線”一直不為中國政府承認但是這次的磋商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有所表態,就是同意部分的共同開發將這個“燙手的山芋”給了日本。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另一方面也表態釣魚島永遠是中國的領土,既然是我們的領土我們都同意共同開發了,日本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如果不同意就是過于的貪婪,而同意中國進可以在實際上進入釣魚島而不再是名義的,獲得了實在的東西。同樣在下月的中國領導人訪問美國的議程上相信相關的問題會有所觸及,到時候中國的東海策略會更加的明晰。
上面兩點是中國政府在策略上的成熟,不再僅僅是把臺灣問題歸結為內政依靠過火的軍事演習或者過于無力的聲明而是敢于正視其國際性、復雜性,把臺灣問題作為發展中美關系,交流雙方觀點戰略的契機。而在東海問題上則是以國家利益的實現為中心,務實的去處理問題。此外,中國政府在硬實力的準備上也悄然進行著,但是不聲張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畢竟外交政策的背后是實力的奠基。
由此觀察中國的外交政策已經走向了成熟,重點轉移到了現實的國家利益維護與實現“多做事少說話”,“不當斗有作為”會成為主導中國外交的策略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