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伊拉克已到爆發內戰的程度,但布什既不愿接受美國在伊拉克失敗的現實,似乎也不愿對其目前政策進行根本反思和改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2月6日,美國伊拉克研究小組的“貝克報告”終于出臺。由于該小組的特殊使命,以及該報告審慎而漫長的醞釀過程,使其最終結論具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但對布什政府來說,再中肯權威的報告也僅僅是伊拉克政策調整的選項之一。事實上,就在報告出臺的第二天,布什就拒絕了該方案的主要建議,尤其是與伊朗、敘利亞合作以及2008年從伊拉克撤軍的大膽設想。這種態度表明,美國至今仍沒確定是否對伊拉克政策進行方向性調整。
不改初衷
布什為何如此“固執”?究其根源,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美國在骨子里仍不愿改變其伊拉克政策。伊拉克政策是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環節,也是美國中東戰略成敗的關鍵。全面改變伊拉克政策不僅意味著間接承認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敗,而且會使美伊戰爭的成果面臨極大損失。
從客觀方面看,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它在中東地區的重要位置,都決定了伊拉克對維護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美國當初將戰略重心轉向中東,明顯含有搶占地緣政治主導權,控制中東油氣資源,進而遏制其他大國崛起空間的考慮。
從主觀方面看,伊拉克是美國進行“民主改造”的“樣板工程”。美國曾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沒有找到這些武器使美國的合法性大打折扣。倘若美國再不能建立起一個親美政權,那么美國的入侵不僅徹底沒了合法性,而且將得不到一點兒利益。
身不由己
其次,美國在伊拉克已是身不由己。當初美國發動戰爭時,本以為可以根除恐怖主義,結果反而使伊拉克成為恐怖主義活動天堂。據美國情報界的最新評估報告《全球恐怖主義趨勢對美國的影響》披露,伊拉克戰爭導致了新一輪極端主義浪潮的興起。就如同美國在伊拉克“捅了馬蜂窩”,即使扭身逃走,恐怖分子也會尾隨而至。
此外,美國在伊拉克的“民主改造”做成“夾生飯”,一旦撤軍只會讓激進勢力借機得勢。根據以色列加菲戰略研究中心撰寫的研究報告,美國撤離伊拉克,將打破伊拉克三大派別間的利益平衡,引發內戰和國家分裂;恐怖活動也將持續升級,并使伊拉克成為未來的恐怖營地。
同時,撤離還將損害美國在盟友中的威信,增強極端伊斯蘭分子和“基地”等恐怖組織的信心。美國在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的民主試驗也將半途而廢。因此美國國內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的中東困境確實源于錯誤的中東政策,但目前美國既然已身陷其中,就不可能馬上撤出。
強硬到底?
第三,布什的新保派底色使其很難遵照現實主義風格調整政策。現實主義關注現實、善于妥協,尤其是在面臨危難的情況下,這種強調靈活性的外交理念顯得格外寶貴。但布什政府新保派色彩過于濃厚,所謂的“布什主義”實際就是反恐先發制人、武力推進民主、單邊主義的混合物。
時至今日,盡管經歷了中期選舉的失敗,以及拉姆斯菲爾德和博爾頓的先后去職,但布什依然未脫新保派底色。布什本人篤信宗教,這種宗教思維強調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絕不承認妥協和中間道路。
盡管伊拉克已到爆發內戰的程度,但布什既不愿接受美國在伊拉克失敗的現實,似乎也不愿對其目前政策進行根本反思和改進。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說現實主義是“不撞南墻不回頭”,那么布什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亞非所 田文林)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