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第61屆聯合國大會日前通過了2007—2009年度聯合國會費分攤比率的決議,對保證聯合國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決議,中國的會費比額將由目前的2.05%上升至2.667%,漲幅居各國之首。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聯合國會費比額也在不斷上漲,4年間增幅達107%,是會員國中增幅最大的。這是中國國力增長后的必然調整,但更是一種象征,表明中國作為聯合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十分清楚自己對聯合國、對世界和平與安全負有的責任,愿意積極履行對聯合國應盡的財政義務。事實上,中國政府不僅每年都及時足額繳清會費,還承擔了在維和經費分攤上的額外財政支出。
然而,不應忽視的是,中國是一個有著獨特國情的發展中人口大國,經濟基礎薄弱,國內亟待解決的問題還很多。200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700多美元,在世界排名100位之后,這一數字遠遠低于5094美元的世界平均值,即聯合國會費的寬減門檻值。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人均每天消費低于1美元的標準計算,中國的貧困人口總數仍多達2300萬,依然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實現現代化的艱巨任務。盡管如此,只要會費比額是按照第五十五屆聯大確定的現行編制辦法計算出來的,符合支付能力原則,對會員國的會費比額進行合理的調整,中國都愿意接受。中國愿為聯合國做出積極的貢獻。
制訂一個公正、合理的會費分攤辦法,是各會員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討論通過新的會費比額編制方法的磋商中,爭論相當激烈,先后有16項方案出臺。有的方案出于某種政治動機,主張給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設下限,以所謂“支付責任”概念否定各國公認的“支付能力”原則;有的主張僅以經濟總量來衡量支付能力,而不顧一些國家人均收入低、貧困人口多的事實。中方支持維持現行會費比額計算方法,主張堅持“支付能力”原則,因為這是聯合國成立以來所確定的制定會費分攤辦法的基石,是廣大會員國達成的普遍共識。凡是與《聯合國憲章》精神背道而馳、有可能嚴重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地位、影響成員國之間友好合作的比額提案,中國都明確反對。事實上,那些針對發展中國家、帶有歧視性政治動機的方案,在聯合國也不得人心。聯大最終決定,未來3年繼續執行2000年制定的聯合國會費分攤計算方法,說明現行編制方法是公正合理的。
可以預見,根據各國經濟發展變化,各國分擔的具體會費比率仍會有所變化,有關方面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也難以避免。但只要方案符合“支付能力”原則,不帶任何政治歧視色彩,有利于聯合國的正常運轉與世界和平,中國都將予以認真考慮。這是一個致力于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的寬廣胸懷。(來源:人民日報
席來旺)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