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1900年之前,國際政治史上幾乎所有的聯盟恩怨,都會或多或少地和歐洲大陸聯系在一起,其中既包括和平,又包括戰爭。以至于后來漢斯·摩根索在撰寫《國家間政治》時,幾乎將整個歐洲歷史和聯盟這種權力形式的歷史畫上了等號。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今天。當今年3月25日歐洲各國紀念《羅馬條約》50周年時,歐洲仍然是這個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也獲益最多的地區。歐盟在經濟領域已有85%以上事務實行主權共享,總體經濟實力與美國相當。歐洲大陸的部分國家實現了貨幣統一,執行了高福利政策,包括歐洲的自由貿易體系,都在這個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一體化已經成為了各國通過權力讓渡,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渠道。歐洲在這方面充當了最好的啟蒙者。但是模仿者的困惑是如何走出過去,而啟蒙者的困惑是如何面對未來。當各國領導人坐下來起草一個面向歐洲未來的《柏林宣言》的時候,歐洲一體化的難題就暴露出來了。目前我們看到的《柏林宣言》文本,只是承諾要盡快結束歐洲制憲危機,將歐洲聯盟帶進一個新的世界里,并未能解決制憲危機中最核心的兩個問題。
一方面,歐洲聯盟是否成為一個政治權力讓渡和集中的聯盟?應該承認,這正是歐洲一體化正在面對最大的難題。這個難題簡單來說就是到底一體化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如果一體化是最終實現一個政治和外交上高度一致的聯盟,那么這個過程必然是十分艱難的。
在20世紀的整整100年實踐中,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各個民族在通過獨立取得主權并且捍衛主權的斗爭中,都認識到了權力的重要性和斗爭的重要性。如今,地區一體化恰恰是告訴各個國家,在21世紀的世界體系的某些層面上,協商比斗爭更重要,讓渡比權力更有效。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一體化給設想中的亞洲一體化、非洲一體化都提供了新的政治模式。隨著歐洲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認定:世界作為歐洲一體化的旁觀者,已經從中洞悉了許多。
但是權力的表達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圍內,地區一體化正在成為全球政治和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地區在一體化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利益,也是對本地各國主權讓渡的償還。而從現階段來看,地區一體化的核心不在于政治上的聯盟,而在于經濟、文化和公共事務上的合作。這是地區一體化最容易實現的目標,也是全球化最能夠聽得懂的共同話語。
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歐洲聯盟,以往那種經濟發展水平相似,政治意識形態接近的聯盟內部文化正在瓦解。來自不同意識形態歷史、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文化的國家進入歐洲聯盟,使得歐洲聯盟思考如何在多元、多個階段國家發展的平臺上,實現一種共同利益獲取,創造一種南北合作的共同行動能力。這不但是歐洲聯盟需要回答的命題,也恰恰是這個世界最需要學習和完善的。
《柏林宣言》并沒有指明地區一體化的真諦,也沒有回答歐盟的難題,只留下了一個開放的懸念。只不過,在一體化啟蒙的過程中,世界不能缺席。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會從歐洲認識到:在這個世界上,“光榮的獨立”已經成為歷史,而憑借自身超級實力,壟斷話語權也會逐漸成為歷史。只有協商、讓渡所成就的歐洲,才會成就這個世界上的更多國家。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周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