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
關鍵詞:“安全保證”“新要求”
軍隊在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對各種安全挑戰中肩負著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全軍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形勢變化,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自覺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3月12日下午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如是強調。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紀念日。一支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應運而生,隨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而不斷發展壯大的英雄之師、威武之師,已經成為綜合國力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重要保證。
中國的國家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如何運用?這是西方世界一直關注的重要話題。而少數國家關于中國軍費增長過快、中國軍隊建設信息不透明、甚至中國軍事威脅論的有關臆測和捕風捉影式的夸大報道,借著發達媒體工具不時傳播,對世界視聽的誤導顯然在所難免。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證。這一宣示,是對中國軍隊建設和實力運用的再度重申。而軍隊建設如何適應這一新世紀新階段新使命,就是在80年建軍之際軍隊建設的新要求。
對此,胡錦濤在解放軍代表團的講話中作了闡述。他指出,全軍要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加強軍隊建設、履行職能使命提出的新要求,自覺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定擁護者、熱情宣傳者、積極實踐者。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部隊先進典型的崇高精神,鞏固和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系,積極參加和諧社會創建活動。
兩岸恢復交往二十周年
關鍵詞“期待”“警惕”
當海峽兩岸人民共同迎來兩岸恢復交往二十周年之際,兩岸人民期待兩岸交流能有突破性的好消息。但也共同發現,今年也是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關鍵年。
1987年10月,海峽兩岸恢復人員往來。今年恰逢兩岸恢復交流交往20周年。國臺辦交流局副局長賀之軍2月8日在出席“滬臺民間交流論壇”時列舉出一連串“驚艷”的數據,讓與會的兩岸人士感慨萬千。
賀之軍用“亮點多、親情濃、熱度高、持續廣泛、異彩紛呈”等詞匯評價了兩岸民間交流的歷史和現況。
他披露,人員往來持續攀升是兩岸民間交流最顯著的特點。據介紹,去年來大陸的臺胞達44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而自1987年以來,共計有4240萬人次的臺胞進入大陸。更為細致的統計顯示,20年來,實際來大陸的臺胞人數有近600萬人。
據介紹,在臺胞大量“登陸”的同時,去年大陸赴臺灣的人員總數也創下了21萬人次的歷史新高。
賀之軍表示,多年來,兩岸不僅在經濟合作領域成績斐然,在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等方面的交流也是熱點頻現。他說,比如在體育界,兩岸的奧運選手和體育明星互動頻繁,大陸為提高臺灣選手的競技水平,還不斷派出資深教練赴臺輔導。
“兩岸間的相互融合正在深入發展”。展望新一年,賀之軍披露,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大陸方面希望兩岸能在直航、大陸居民赴臺觀光以及互派媒體駐點、貨幣清算、金融監管等領域“更進一步”。他說,大家都在期待,能有突破性的好消息。
然而,近期,臺灣當局領導人頻頻拋出“急獨”言論,公然否認“九二共識”,重提“公投制憲”,毫無誠信地以“四要一沒有”代替“四不一沒有”,在島內鼓噪“統獨”,挑動族群對立,企圖以此轉移民眾視線,解脫自身的政治困境。
2007年是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關鍵年,對“臺獨”分裂活動必須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