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只眼專欄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聯合國副秘書長、亞太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金學洙4月27日在《中國日報》撰文指出,由于重男輕女觀念盛行,亞太地區平均每年因此損失數百億美元。這篇題為《重男輕女,損失數百億》的文章摘要如下:
聯合國4月18日公布的2007年度亞太地區經濟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對女性的就業歧視,導致該地區每年損失420-470億美元;而對女性的教育歧視,也導致了160-300億美元的損失。
聯合國的亞太經濟和社會委員會(UNESCAP)決定調查性別歧視的經濟代價,是為了協調社會和經濟政策。我們想要說明,對女性的教育、工作和醫療歧視,不僅僅是人權問題,還會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
舉例來說,調查發現,如果印度女性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達到美國水平,印度GDP將增長1.08個百分點,也就是增加190億美元。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但不適用于中國,因為中國女性就業比率已經相當高了。
除了就業以外,取消性別歧視還可以在教育方面產生效果,并有助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在亞太地區,女性的小學入學率比男性低26%。更諷刺的是,教育男性,只是一個人得到好處;而教育女性,卻可以使整個家庭受益。因為女性一般會把更多時間花在孩子的健康和教育上。所以教育女性的回報顯然是更高的。
另外,女性就醫權利被剝奪,也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亞太地區的某些國家,每10個女孩就有1個在一歲生日之前死亡,而每50個女性中就有1個在懷孕期間或者勞動時死亡。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亞太地區確實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女性平均壽命從1950年-1955年的44歲上升到了2000年-2005年的70歲。女文盲比例也大幅度減少。但這個地區仍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父母應該毫不猶豫地把女兒送去上學,地方政府應該在村莊附近修建學校等等。畢竟,教育是使女性擺脫當前困境的最好方式之一。
為了改善女性的健康狀況,我們必須解決營養不良和母嬰死亡的問題。方法有,在學校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為孕婦提供特殊的營養方案,等等。
在應對女性在就業方面受歧視情況,該地區的政府應該起到領導作用。
在反性別歧視斗爭的過程中,也許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改變男性對女性的態度和行為。這種改變必須從小做起。
如果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決策者發現了男女平等所帶來的好處,不但女性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整個亞太地區的所有人都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