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新華社/路透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有關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赴美國出席第62屆聯大會議期間,“應邀”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的新聞,據說在美國引起了不大不小的爭論。“哥大”對這次邀請的解釋是:為了體現美國的言論自由。請聽,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博林格是這樣與艾哈邁迪-內賈德打招呼的:“總統先生,在您身上展示出了卑鄙、殘忍的獨裁者的所有特征?!边@位力排眾議,做出邀請伊朗總統演講決定的邀請人、高等學府校長、學者,用近乎謾罵的語言,開始了這場標榜“言論自由”的演講。相信此言一出,一定讓很多特意坐到電視機旁的觀眾震驚。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基本的禮貌問題。艾哈邁迪-內賈德是以伊朗總統身份被邀請演講的,而不是一次私人的活動。因而不能不顧必要的外交禮儀。所以,這樣的開場白只能被理解為,這位美國校長實際上是想借演講會上的所謂言論自由,展開對伊朗總統的聲討,在世界媒體面前公開羞辱艾哈邁迪-內賈德。
另一邊,美國媒體迅速跟進,不僅聚焦跟蹤艾哈邁迪-內賈德,還將他以往的種種言論列舉登載,為攻擊艾哈邁迪-內賈德造勢,大有要將伊朗總統放在烤架上來回烘烤之勢。
艾哈邁迪-內賈德雖然算不上一個老練的政治家,但作為社會活動家,這位其貌不揚的小個子伊朗人并不懼怕演講,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斗志。即使如此,在一群高大威猛的美國人面前,他還是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孤立無援。
他是不是有些天真?以為面對面地與美國人民溝通,就能還原真實;以為伊朗與美國的沖突,只是因為隔閡太深,只要他親自加以解釋,就會得到理解。艾哈邁迪-內賈德也許并不知道,他早已是美國媒體的“名人”。他的言論經過精心“剪輯”后滿天飛,諸如“從地圖上抹掉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不存在”之類。而他本人的形象早已被美國人妖魔化了??梢韵胍?,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艾哈邁迪-內賈德不可能改變什么,當然他想表達的東西也不可能在美國被正確地傳達和理解。
更嚴重的是,在美國處境困難的伊朗總統,“哪壺不開提哪壺”,提出要參觀紐約“世貿遺址”,結果觸犯了美國政界和新聞界的敏感神經,議論一片嘩然。美國國務卿賴斯出面嚴正拒絕。如果對艾哈邁迪-內賈德提出參觀“世貿遺址”的動機加以分析,無非有二:一是諷刺美國,用他的話說就是和美國一起探討“9·11”事件的根源;二是提醒美國,“9·11”之后,是伊朗支持你們打倒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以此證明伊朗曾經是美國反恐戰爭的支持者。
由此可見,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以為以他的個人之力,就能與美國媒體的影響力一較高下,這的確有些不自量力了。不過有一點,艾哈邁迪-內賈德相信美國有“言論自由”。對“哥大”校長的出言不遜,他只是輕描淡寫地回應:這是“對在場觀眾的信息和知識的侮辱”。他寬容地認為,這位校長不過是受到了政客和惡意媒體的影響而已;他希望所有在場的觀眾能夠獨立作出自己的判斷。這,談何容易。
(來源:中國青年報 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