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和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這是2007年1月15日戈爾在日本東京參加活動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今年對于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來說可謂是個“獲獎年”,繼憑借《難以忽視的真相》摘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后,10月12日,他又與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分享了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公告中說,戈爾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在確立和大力推廣與“由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有關的知識以及扭轉全球氣候變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自從在2000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中惜敗給現任總統(tǒng)布什后,戈爾就一直致力于推動環(huán)境保護,成了一名“環(huán)保斗士”,并獲得了多個環(huán)保獎項。英國《泰晤士報》在報道其獲獎消息時甚至稱,“現在唯一一個還在躲避戈爾的公共獎項恐怕就是美國總統(tǒng)一職了”。當然這只是玩笑。事實上,就在獲獎前不久,戈爾參與制作的《難以忽視的真相》還被英國高等法院法官裁定存在至少9處失實。戈爾的“真相”中究竟摻雜了多少“假相”,在此姑且不論。但是,諾貝爾委員會將分量頗重的和平獎頒給戈爾和氣候變化委員會這一舉動表明,全球變暖已經成為共識,并且是一個需要國際社會慎重對待、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授予“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貢獻的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很多和平獎的獲得者都與現實政治、促進和平事業(yè)、減少或停止沖突等有關。但是,近兩年來,隨著對“和平”概念的認識趨向廣義,和平獎所覆蓋的領域也在拓展。2004年,和平獎授予了肯尼亞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旺加里·馬塔伊,以表彰其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做出的貢獻。而去年的和平獎則授予了孟加拉國農村銀行及其創(chuàng)始人,以表彰其在為窮人創(chuàng)造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機會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
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兩者相輔相成。氣候變化看似與和平搭不上邊,但是全球變暖帶來的干旱、歉收和熱帶疫病可能使一些地方變得更為貧窮和動蕩,而海平面上升也可能使一些低地國家出現大量難民,給這些國家自身及其鄰國造成巨大壓力。這些都會成為產生或加劇沖突的根源。正如諾貝爾委員會所說的那樣,氣候變化可能會觸發(fā)人類大規(guī)模遷徙,競爭地球自然資源也會更為激烈。這些改變將把尤其沉重的負擔施加給世界上最為脆弱的國家。結果是,國內和國際出現暴力沖突和戰(zhàn)爭的危險將會增加。
60多年前,全球變暖還只是個“前衛(wèi)”概念,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氣候分析學家為此憂慮。時至今日,盡管科學家們在氣候變化的趨勢、影響等問題上還存在爭論,但是大多數人已經接受了全球變暖這一事實。可以說,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熱門”話題,而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靠人類自身的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將和平獎授予戈爾和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諾貝爾委員會發(fā)出了一個有遠見的信號。
(來源:解放日報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