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在日本東京皇宮舉行的認證儀式上,新當選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右)接受明仁天皇(左)的任命書。麻生太郎的前任福田康夫(中)出席了認證儀式。新華社/法新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9月22日,在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自民黨干事長麻生太郎以絕對優勢順利勝出。由于自民黨是日本國會眾議院多數黨,因此,麻生太郎將接替9月初突然辭職的福田康夫,成為日本新首相。
現年68歲的麻生太郎出身名門,其外祖父是日本著名政治家、自民黨創始人之一吉田茂,岳父是前首相、自民黨第二代領導人之一鈴木善幸,他本人則在自民黨、國會和政府部門擔任過多種職務,特別是曾任總務大臣和外務大臣,有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的經驗。
和其他名門之后相比,雖然麻生涉足政壇較早,1979年即首次當選眾議員,但他問鼎首相寶座的經歷卻不太順當。在此前的三次自民黨總裁競選中,他先后敗給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
另外,麻生太郎出任首相的時機也不太好,反對黨民主黨依然控制著參議院,必將對其施政造成掣肘;前兩任內閣中閣員接二連三傳出丑聞,問題大米事件、養老金記錄事件等使自民黨支持率持續低迷;日本國內經濟不景氣,國際能源資源價格暴漲及美國金融危機使日本經濟環境惡化等等,這些無疑都會使麻生的首相任期內難題不斷,并且充滿懸念。
麻生上臺后,外界比較關注的三個懸念是:第一,麻生的政策能否提振日本經濟,重新贏得國民信任?第二,麻生能否帶領自民黨成功應對民主黨挑戰,保住執政黨地位,避免自己成為過渡性人物?第三,“鷹派”色彩濃厚的麻生會不會在外交上采取強硬政策,使日本與鄰國關系出現倒退?
經濟和民生問題是麻生成為首相后需要最優先處理的問題。麻生主張優先刺激經濟,以強有力的積極財政政策應對經濟衰退,聲稱要在3年內治好日本經濟。為此,他不惜放棄此前日本政府提出的在2011年度實現基礎財政收支盈余的目標。他還表示將盡早在國會通過反映福田內閣“綜合經濟對策”的補充預算案。在社會保障方面,麻生主張實現“中等福利中等負擔”的社會保障體系,并提出要對飽受指責的75歲以上老年人新醫療制度進行根本性改革。
但是,麻生的積極財政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是個問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劉軍紅指出,日本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日本大企業約一半的銷售額在海外,利潤大約1/3來自海外,美國、歐洲和中國這三大市場的表現對日本經濟的影響要遠大于其經濟政策的影響。因此,麻生的經濟政策還主要是拉選票的一個手段。
在去年7月的參院大選中,自民黨大敗,反對黨民主黨一躍成為參院第一大黨,這種自民黨控制眾議院、民主黨控制參議院的“扭曲國會”現象,不僅造成了福田康夫的施政困局,也使自民黨面臨63年來第二次被趕下臺的危機,自民黨迫切需要一個具有極高人氣的總裁來扭轉這一局面。在此次總裁選舉中,黨內大派系都表示支持麻生太郎,正是想利用極高的“麻生人氣”和總裁選舉營造的氣勢與民主黨一決雌雄。
日本媒體9月19日發布的一項輿論調查顯示,準備在大選中投票給自民黨的人比例低于準備投票給民主黨的人2.5個百分點。雖然這并不代表自民黨在大選中就一定會輸給民主黨,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也很難維持現在在眾議院的2/3多數。這將意味著執政黨不能再像福田時代那樣以二次表決強行通過法案,麻生的政權運作將更加困難。
在外交方面,麻生以強硬保守的“鷹派”著稱。與以往的自民黨政權一樣,他主張將日美同盟放在日本外交最優先的地位,并在任安倍內閣外相期間曾致力于推行“價值觀外交”,而且他本人在歷史認識上較為保守。在福田辭職后,外界就一直存在著日本與鄰國關系可能出現倒退的擔心。
對于麻生當政后的中日關系,劉軍紅表示,從此次日本政壇動蕩的表現看,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主義有些抬頭,麻生政權以日本為中心來考慮對外政策的傾向會加重,這些都會對兩國關系有所影響。(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