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右翼大報《產經新聞》報道稱,美國和日本兩國將在今年11月,奧巴馬出席APEC峰會時發表新的《日美共同宣言》,在新的宣言中明確提及“共同認識到中國威脅”和“調整軍事合作”,引起廣泛關注。
此前各國輿論曾對奧巴馬政府可能不再直接提及《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以免過度刺激中國議論紛紛,這甚至引發日本媒體對白宮發言人克勞利的窮追不舍,促使其發表了“答案會是肯定的”言論。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和日本,顯然都對美國官方言論中的“微言大義”十分敏感,惟恐“一言喪邦”。
筆者的祖籍皖北有一句俗話“看煙不如看火”,意思是盡管煙囪里冒出的炊煙隨風變幻,或曲或直,或南或北,但煙由火生,只不過是灶火的表象和幻影,只看煙,不看火,就無法揭示問題的真相,對待新《日美共同宣言》也同樣如此。
近年來,美日圍繞共同防務和對華、對臺海關系,發表了許多言論、聲明、宣言、綱領,時而強硬,時而溫和,時而似硬實軟,時而似軟時硬。在臺海問題上,曾經將協防臺灣納入“新指針”,也曾刪除“日美共同戰略目標”中有關臺海的內容;在釣魚島問題上,布什曾明確表示“安保條約”適用,“尖閣列島”由日本行政管轄,而奧巴馬政府則閃爍其辭;在對華軍事關系上,時而強調“不希望與中國為敵”,時而又表示“共同認識到中國威脅”,可謂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縱橫捭闔,撲朔迷離,讓人一時間難以應對。
然而這些實際上只不過是美日軍事關系的“煙”,只看煙色,不看火勢,就會被這些撲朔迷離的表像所迷惑、誤導,更容易在煙色變幻中迷失方向。
什么是美日軍事關系的“火勢”?就是構成美日軍事同盟的共同利害。
對于美國而言,美日軍事同盟是其立足遠東,遏制俄、中等西太平洋大國的根基,也是確保美國在遠東軍事存在和政治大國地位,確保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以及其對該地區戰略平衡的舉足輕重作用,日本列島和沖繩列島如一條鎖鏈,將俄、中兩國屏蔽在美國的“安全距離”之外,有了美日軍事同盟,美國才擁有在本地區和區域軍事大國持久抗衡、并保持優勢的前提;而對日本而言,美日軍事同盟雖然是一根束縛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鎖鏈,卻也是一柄最牢靠的軍事保護傘,使得日本可以心無旁騖地發展經濟,也讓日本這個和東亞周邊國家幾乎都有歷史恩怨的前軍國主義國家,得以在他人臥榻之側酣眠至今。
具體到中國周邊事物,這“火勢”就更明白:日本對中國的迅速崛起心存疑懼,擔心自身戰略地位的下降,需要美日軍事同盟這根“拐杖”幫自己站穩腳跟;美國對中國打破其苦心經營幾十年、自認為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遠東軍事平衡更加坐立不安,同樣需要美日軍事同盟這把“椅子”,好讓自己繼續在遠東“坐莊看寶”。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應被日美兩國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言辭所動,煙色變幻,說到底都是表象,日美軍事同盟的“火勢”——相互依靠,互有所圖——始終沒有變化,不管明說與否,《日美安保條約》都會適用于釣魚島,日美都會將臺海看作“防務協作”的重點方向,美國第七艦隊的航母戰斗群都會以日本橫須賀為基地,在中國周邊海域往來巡弋,而日本被認為反潛排名第二、掃雷排名第一的海上自衛隊,也會始終如一地將東海和日本列島、沖繩列島各海峽,當做高度戒備的重點。
既然看煙不如看火,中國的態度和反應,也應根據“火勢”作出,而不應被飄忽不定的煙色所左右。
(作者: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陳璐)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