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斯摩棱斯克空難后,特別是總統選舉運動后,波蘭政壇的風起云涌。其中既有執政黨公民論壇黨和反對黨法律公正黨兩黨之間的政治較量,也有華沙街頭十字架保衛者和反對者兩派之間的對立紛爭。
波蘭《選舉報》網站近日在“波–波戰爭”的大標題下,寫了一段話,勾畫出當今波蘭政壇的一組畫面:“總統選舉運動結來了,法律公正黨的和解聲調也隨之而結束。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要求科莫羅夫斯基總統就其對待斯摩棱斯克空難犧牲者的‘可恥的’行為表示道歉,否則,他絕不同公民論壇黨合作。……童子軍在國殤時期豎立在總統府門前的十字架升格為強大的政治象征,開辟了又一個爭吵的空間。教會并未卷入其中,把問題留給了政治家和街頭人眾。”
根據總統辦公廳、兩個童子軍組織和教會四方達成的協議,總統府門前的十字架本應于8月3日移至附近的圣安娜教堂,但協議的執行因遭到十字架保衛者的抵制而擱淺。盡管如此,科莫羅夫斯基總統就職后,立即以實際行動履行他的諾言,表示“哀悼,是我們共同的哀悼”,于8月12日在總統府建筑物上懸掛了國殤紀念牌,牌文如下:
這里
在2010年4月10日斯摩棱斯克空難
之后舉行國殤的日子里
空難中犧牲96人
其中有
波蘭共和國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及夫人
和前波蘭共和國流亡總統里查德·卡喬羅夫斯基
眾多的波蘭人
因悲痛和關心國家命運
而團結在一起
集合在童子軍豎立的十字架旁
這塊石質的紀念牌,懸掛在總統府東側樓臨街的外墻上。牌文的措詞平和,照顧了各方的意愿和要求。顯然,這是新任總統迎合十字架保衛者的要求,為打破十字架去留問題的僵局而采取的一項具體的行動,為將十字架移至附近教堂創造了條件。但各方對紀念牌的反應卻因立場不同而不同。
波蘭總理圖斯克表示,這是迅速采取的創意。“應該緩解激動的情緒,現在任何人也不能質疑科莫羅夫斯基總統對紀念國殤的良好的意愿了。”但法律公正黨則認為“這樣做,還不夠”;十字架保衛者則怒斥“可恥”。有分析文章認為,法律公正黨和十字架保衛者是不可能滿意的,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紀念牌,也不是十字架,而是反對科莫羅夫斯基總統。他們的要求是,要在豎立十字架的地方建立紀念碑,特別是要為已故總統建立紀念碑,而不是懸掛在華沙街頭的到處可見的紀念牌。8月17日中午,剛剛揭幕5天的紀念牌被一位老人用噴漆涂抹。這位老人被警察當場帶走。
多日來,總統府門前秩序混亂。觀點對立的人紛紛到那里聚會示威。8月9日晚上發生的對峙尤為突出,有數千人在那里組織狂歡活動,他們是十字架反對者。他們不斷高呼口號“波蘭是世俗國家”、“我們尊重憲法”、“十字架去教堂”。為了維持治安,避免沖突,警察和安保人員只好排成一道人墻,把十字架反對者和保衛者隔離開來。數日后,還有人制造恐怖氣氛被警方帶走,原來此人手中拿的是一個沒裝炸藥的手雷。
街頭群情激烈,當局表現克制。圖斯克說:“波蘭是民主的,華沙素有民主傳統。我不希望任何一級政權加入狂歡活動,驅趕和毆打人。”8月26日,政府發言人格拉西說:“我們不想用警棍來解決總統府門前的十字架問題。”
很明顯,國殤紀念牌的懸掛并未能解決十字架去留問題。警方已用路障對十字架實行隔離。保衛者無法接近,反對者也無法觸動。十字架去留之爭再次陷入僵局。人們不斷議論說,總統府門前的十字架已經成為政黨手中的“武器”,成為政黨斗爭的“人質”。
是誰挑起十字架問題,誰應對十字架問題負責?執政黨公民論壇黨和反對黨法律公正黨相互怪罪和指責,甚至指名道姓。反對黨指責執政黨“政策壞”;執政黨指責反對黨“煽風點火”。民主左派聯盟則對執政黨和反對黨各打五十大板,認為“這兩個黨都有錯,是他們把宗教問題引入公眾生活”。
斯摩棱斯克空難至今已經5個月了。9月10日這一天,法律公正黨主席雅·卡欽斯基偕該黨領導人來到總統府門前向十字架獻花,獲得安保人員的允許。但有人質疑雅·卡欽斯基的動機和目的,究竟是為了紀念,還是表示不滿?說他獻花,為什么不去克拉科夫的瓦維爾教堂(他的孿生弟弟已故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安葬的地方)而去總統府門前?這是因為他對“總統府不再是他們的”而表示憤憤不平,還是為了支持十字架保衛者的行動?
(作者:劉彥順 前駐波蘭大使 編輯:陳笛)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