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消息:
梁寧,十分優秀的女中音歌唱家,音色像中提琴般低潤,又有單簧管一樣的柔潤高音區。——美國《歌劇迷》雜志
梁寧以她渾厚而溫暖的音質、珍珠般圓潤而扎實的高音征服了聽眾,顯示了她巨大的潛力……——德國《歌劇透視》
1993年10月的一天,德國漢堡國家歌劇院。當晚上演的是理查德·斯特勞施的《玫瑰騎士》。終場的大幕合上之后,在觀眾的歡呼聲中,扮演伯爵夫人的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基里·泰·卡納娃(Kiri Te Kanawa)走到臺前,花瓣和金葉向她飛撒過來,臺下又一次熱情高漲。但卡納娃并不是本場歌劇的主角。當扮演玫瑰騎士的1號角色最后一個出場時,一捧捧鮮花拋向舞臺,劇場再一次沸騰了,掌聲經久不息,全場觀眾有節奏地呼喊著:“寧——梁!寧——梁!”捧著大把鮮花的“玫瑰騎士”謝幕達十余次之多。
自從1989年在倫敦出演《卡門》女主角、登上國際歌劇舞臺之后,梁寧絲絨般甜潤的歌聲,就一直回蕩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以及華盛頓、費城、柏林、巴黎、德累斯頓、法蘭克福,赫爾辛基、阿姆斯特丹、多倫多和雅典的歌劇院里。毫無疑問,她已經成為當今國際歌劇舞臺上一位杰出的女中音歌唱家。
1977年,廣州樂團歌唱演員梁寧來到北京,找到沈湘先生,被沈湘夫婦收下,接受了9個月正規聲樂訓練。有新中國第一代“蝴蝶夫人”之稱的沈湘夫人李晉瑋老師教她發聲方法,沈湘先生負責語言和曲目。梁寧一直把他們當作自己最崇敬的老師。很多年后,當梁寧拿到漢堡歌劇院主演《玫瑰騎士》的合同,立即跑到芬蘭,找到正在那里講學的沈湘夫婦,向他們請教。
1984年8月,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首屆海林國際聲樂比賽中,梁寧榮獲女聲組一等獎。這是水平極高的一次聲樂比賽,評選團由清一色的一流藝術歌曲和歌劇演唱大師組成。《赫爾辛基新聞》說,梁寧是“評選團、聽眾和專家們的共同寵兒”。有評委發出如此感嘆:中國人這么多年一直關著門,怎么這個門一開,水平就這么高!唱得這么好!
1986年,梁寧遠赴美國,去紐約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在朱莉亞音樂學院3年期間,她上午在音樂學院聽課,下午作為美國歌劇訓練中心的成員去中心訓練。梁寧在歌劇訓練中心扮演過各種角色,每天訓練十來個小時,累得筋疲力盡。與此同時,她還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許多著名的國際聲樂比賽,并多次榮獲大獎,這些成績讓梁寧拿到了倫敦歌劇院的演出合同。
參加完朱莉亞音樂學院的畢業考試,第二天她就飛到了倫敦,在歌劇《卡門》中扮演女主角卡門。
1990年,應拉斯卡拉大劇院的邀請,梁寧在《伊多梅紐》中扮演伊達曼蒂;而1993年2月20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扮演《玫瑰騎士》中的奧克塔維安,則是梁寧歌劇生涯的巔峰時刻——在世界頂尖歌劇院里,中國人梁寧在德國浪漫派大師斯特勞施的作品中擔任“頭牌”,扮演一個18世紀歐洲宮廷里的男孩。那天晚上,美國、加拿大以及全歐洲的歌劇愛好者,都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這場由著名指揮家詹姆斯·列文執棒的演出實況轉播。
在拉斯卡拉歌劇院,梁寧還扮演過《蝴蝶夫人》里的鈴木。1995年由法國方面攝制的歌劇電影《蝴蝶夫人》,里面的鈴木就是由梁寧扮演的。也許因為梁寧身上特有的東方人的氣質,她扮演的鈴木形象深受歐美觀眾的贊美。
梁寧嗓音渾厚、富有表現力,有人說,她是天生的女中音,音色具有女性的溫暖,高音區圓潤而扎實,意大利語吐字清晰。這些因素使得梁寧能夠一直活躍在歐美的歌劇舞臺上。梁寧在近40部歌劇中扮演了眾多角色,李晉瑋老師說,像梁寧這樣演唱數量如此之多的歌劇的歌唱家,在國際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奧克塔維安、卡門、鈴木以及《費加羅婚禮》中的凱魯比諾、《塞爾維亞理發師》中的羅西娜以及《羅密歐和朱麗葉》中的羅密歐是梁寧經常出演的角色,也是她獲得國際歌劇界一致好評的角色。許多享譽世界樂壇的指揮家,例如朱賽佩·西諾波利、加里·貝蒂尼、里卡多·穆蒂、科林·戴維斯爵士、彼德·施賴埃爾等,都和梁寧合作過。
回憶起這些輝煌的時刻,梁寧好像又站在了當年的舞臺上,充滿了自豪:“我是第一個在意大利拉斯卡拉大劇院、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中國人。拉斯卡拉大劇院是世界頂尖歌劇院里的No.1,每部歌劇主角只有一個演員,你在那里演主角,那些意大利人、法國人、德國人給你當配角,那是一種什么感覺? ”
梁寧目前是德國歌劇院的簽約歌唱家,在德國漢堡的家里,放著十幾個箱子。20年來,她一直處于拎著箱子東奔西跑的狀態。歌劇演出之外,梁寧還作為歌唱家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節、布里根茲音樂節、德國施雷斯威格-霍爾施坦音樂節等歐美許多城市的音樂節上演唱“貝九”馬勒的“大地之歌”等藝術歌曲,以及古典歌劇曲目。從第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始,只要演出檔期安排得開,梁寧都會回來客串演出。
在2004年CCTV電視歌手大獎賽上,梁寧在評委席上顯得有些另類——美聲評委梁寧不僅帥氣而且率性,她總是隨著美聲曲目的伴奏帶進入表演狀態。此時,梁寧已經接受了中央音樂學院的邀請,在新學年里回來掛職聲樂教授。
那天,和梁寧約好了在她家附近的酒店見面。落座之后,她要了杯咖啡。剛上完課,她需要提提神。這一段太累了,因為要回德國演出一個多月,就要給學生們加課。她說,既然收了她們,就要全身心地培養她們,還要在演出檔期上做出犧牲。那個月梁寧取消了6場演出。談話中,梁寧對中央歌劇院的困境、對中國聲樂教育家的斷代狀況表現出擔憂。她說,趁著自己年輕,還在臺上演唱的時候,帶帶學生,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告訴她們,這樣她們將來可以少走彎路。她希望在四五年內,能夠把她們培養出來。
記者:你在朱莉亞音樂學院拿到碩士學位的第二天,就飛到倫敦,擔任《卡門》女主角,你是怎么得到這個角色的?
梁寧 :很簡單,他們聽了我的試唱,就讓我演這個角色了。我的職業歌劇生涯是從倫敦開始的,那是我拿到的第一個演出合同。
記者:在那些頂級的歌劇院,他們會特別地把你看成東方人嗎?
梁寧:沒有。他們請我,是因為我唱得好,可以出演那個角色。我經常被當成西班牙人,因為我個子高,性格爽快。
記者:你最喜歡自己演的哪個角色?
梁寧:《玫瑰騎士》里的奧克塔維安。《玫瑰騎士》是理查德·斯特勞施的作品。三幕劇,很華麗,屬于浪漫派,有很多圓舞曲和舞劍的場面。在這里我扮演3個反差很大的角色:第一幕里,我的身份是一個宮廷侍從,愛上了伯爵夫人,是小情人的角色;第二幕里,伯爵夫人讓侍從給小姐送花,侍從愛上了小姐。這是一種正常的少男少女的愛情;第三幕里,我裝扮成小姑娘去引誘要娶小姐的好色的老貴族。三幕里演的是3個性格不同的角色,在表演和演唱上要求很高,很有挑戰性。
記者:跟帕瓦羅蒂合作過嗎?
梁寧 :沒有,我只是贏(拿)過(以)他(的名字設立)的大獎。當時他覺得我個子高,長得也挺好,邀請我唱《波希米亞人》里的女主角。那是個女高音,沈老師不讓我唱,他說,你這么年輕,就唱這個角色,會把自己毀了。我們不是同代人,等我開始唱普契尼的作品時,他已經不怎么唱了,沒有機會了。
記者:你和德國女中音歌唱家露德薇希演唱的角色很相近。
梁寧:露德薇希? 噢,露德薇格(Christa Ludwig(1924-)的演出劇目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次女高音角色,她的奧克塔維安是戰后最有名氣的角色之一),她是我最崇拜的女中音歌唱家,做學生的時候就聽她,她已經80歲了。我在美國的經紀人找到我的時候說,我們找到了一個年輕的露德薇格,意思是說,我的聲音很像她。我永遠都會聽她的東西,昨天,我買的盜版碟里就有她的。她在薩爾茨堡音樂節、維也納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等世界各地演唱。
記者:歌劇在歐美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的是什么位置?
梁寧:歌劇在歐洲永遠是作為一種文化存在的,政府拿錢支持它,再沒有錢也會拿出錢來保存這個文化。在歐洲,每一個城市都有歌劇院,都是國家給錢??坡 ⒉ǘ骱投湃麪柖喾?,3個城市之間只有30幾分鐘的路程,但這3個城市都有歌劇院。一般聽歌劇的都是有一把年紀和經濟實力較強的人。他們把歌劇看成高貴的藝術,聽歌劇的時候,穿著很正式。首演的票價要200歐元,還有給兒童的站票。在美國歌劇是企業資助的。
記者:您是2004年CCTV電視歌手大獎賽的評委,怎么評價這次的美聲比賽?
梁寧:我們在美聲上有人才,就是語言不行。我國的聲樂教育,斷代問題很嚴重。像沈先生這樣精通歐洲音樂的聲樂教育家,還健在的有70歲、80歲的,60歲的也還有些人,但四五十歲的人就很少很少了。有些參賽選手的聲音條件非常好,但是語言和曲目都不好,需要有人教他們語言,幫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曲目。用中文演唱西洋歌劇,是件很別扭的事情。音樂是跟著文字走的。雖然你用原文演唱比用中文演唱要付出10倍甚至20倍的工夫,但作為一個專業演員你必須做到,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融入到作品里。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其實比賽挺難的,選手不好唱。跟伴奏帶唱,摳得太死,就4分鐘的時間,晚了一點就過去了,快了一點就跟不上了。我覺得美聲弱一點,是因為用伴奏帶的關系,聽不出選手真正的聲音。用麥克風唱,大號嗓子,麥克風給你拉起來了,小號嗓子,麥克風給你吹大了,分辨不出嗓子的大小號,有的人就可能吃虧。
記者:國內唱女中音的不多,是中國人自身聲音條件的限制,還是聲樂教育的問題?
梁寧:中國人唱女中音的少,是因為中音的概念比較淡薄,十幾億的大國怎么會沒有好中音? 只是沒有發現而已。有好嗓子,但(她們)沒來學唱。前些天,一個北方女孩讓媽媽領來找我,嗓子是通的,嘩啦嘩啦的,很漂亮。我從小說話的聲音就低,小學的時候,參加文藝演出,一出聲,總是比別人低三度,因為我總是唱不上去,沒法跟大家一起唱,就改跳舞了。那時候的觀念以為,嗓子亮才是唱歌的料,越高越好。低的、粗的就不是唱歌的料,對中音沒有概念。其實中國的戲劇里面就有中音,比如老旦啊,女扮男裝啊,為的是把不同的角色區別開來。
記者:你希望在國內演一部原汁原味的古典歌劇嗎?
梁寧:要看有沒有這個條件。如果政府不給錢做,就很難成??偸悄菐讉€歌劇演來演去的,沒有錢,排不了新的。除了北京音樂節能演一些東西,中央歌劇院沒有東西演,挺可惜的,有好的演員陣容,但是沒有經費。國家花很多錢搞體育訓練,但在歌劇上的投入太少。也有企業給演出團體資助,但不是給中央歌劇院。
我們一起往外走的時候,在護城河的堤壩上,看見一個神情悠然的老者蹲在地上,穿一身肥大的黑色中式襖褲,嘴上叼著一根半米長的黃銅煙桿。梁寧說了句多好啊,走到跟前,和老人聊了起來。想起沈湘先生對梁寧的教誨:即使掃大街的人,你也能跟他學到東西——梁寧到底是沈湘的門徒。(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婁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