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在線消息:提起印度電影,很多中國觀眾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無論上世紀60年代的《流浪者》,還是80年代的《奴里》、《大篷車》,印度電影中美妙的歌曲、婀娜的舞蹈,浪漫曲折的愛情,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從今天開始,北京觀眾有了更多了解當今印度電影的機會,作為2006印中友好年的重頭戲,為期一周的印度電影節(jié)將在北京新世紀影院和新東安影城拉開帷幕。

印度最著名的女明星Aishwarya Rai。
印度電影曾紅遍中國
印度電影旋風席卷了中國的街頭巷尾,載歌載舞的獨特電影形式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美麗的印度風光、婀娜多姿的印度美女,匠心獨具的導演風格,都給中國觀眾留下了難忘回憶。
但是隨著好萊塢電影的入侵和電視業(yè)對印度電影的沖擊,中國觀眾在影院里看到印度電影的機會越來越少。昨天記者采訪了印度電影節(jié)的承辦方北京新世紀影院的老總姜偉,他談到舉辦這次印度電影節(jié)的初衷時表示,雖然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成為最大的巨頭,但是印度的電影產(chǎn)業(yè)仍然不可小視,它現(xiàn)在仍然占據(jù)著世界之首。印度每年出產(chǎn)的影片在千部以上,分布在13000座電影放映廳放映。每三個月便有相當于印度人口總數(shù)的觀眾涌入各地的電影院。制作的影片大部分是印地語?熏也有許多用泰為爾語、泰盧固語、阿薩姆語、孟加拉語、馬拉雅蘭語及其他一些語種攝制的電影。
印度電影美在何處
我們該如何欣賞印度電影呢?姜偉介紹說:“印度主流電影帶有獨特的風格,常伴隨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與舞蹈,同時也有充滿動感的藝術影片。印度電影的經(jīng)典時期始于Dadasaheb Phalke執(zhí)導的第一部無聲故事片《神王傳》(King Harischandra,1913年)它確立了主流印度電影的基本特征。主流印地語電影制片業(yè)集中在孟買一帶,它以“寶萊塢”著稱。分別就職于“寶萊塢”各制片廠的Satyajit Ray等導演后來又率先攝制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現(xiàn)實主義影片。另外,由于電影產(chǎn)量巨大,印度電影也盛產(chǎn)了一大批享譽國際的大明星,Amitabh Bachchan、Shah Rukh Khan、Amir Khan、Aishwarya Rai等印度電影明星都受到世界各國觀眾的喜愛。
從今天開始的2006年印度電影節(jié)將上演10部異彩紛呈的印度影片,呈現(xiàn)給長期以來熟悉和喜愛印度電影的中國觀眾。電影節(jié)展演的這10部電影都選自1990年以后拍攝的影片,反映出印度現(xiàn)代電影的風貌。參加本次影展的影片分別為:《洛加》、《一場虛驚》、《安賈麗》、《母子情深》、《真愛》、《戰(zhàn)勝自我》、《心歸何處》、《眼中沙》、《小島特威巴》、《雙人秀》。
電影周的觀看手冊
而本次電影節(jié)的開幕影片為《洛加》( ROJA)。為了方便讀者選片,本報特別制作了本次電影周的觀看手冊,并配以內(nèi)容介紹和點評,以便觀眾挑選最喜愛的印度電影。
1.《心歸何處》
《心歸何處》是一部受到印度年輕觀眾歡迎的力作,真實展現(xiàn)了現(xiàn)在印度青年的形象。
點評:整部電影充滿了流暢和輕松的氛圍,圍繞著三個朋友之間的生活和各種關系展開情節(jié)。影片描寫了他們在生活上的各種問題,以及有些時候,他們與傳統(tǒng)以及與上一代人的價值觀產(chǎn)生沖突的故事。
2. 《真愛》
《真愛》長達3小時,是一部關于三名印度青年南迪尼、薩米爾與凡拉吉之間愛情三角故事的影片。
點評:這部影片有著優(yōu)美的音樂和畫面,《真愛》是一個具有濃烈色彩的愛情故事,讓你感受到印度鄉(xiāng)村的魅力。
3.《洛加》
是一部關于恐怖主義問題的影片。洛加在泰米爾語中是玫瑰花的意思。
點評:電影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真摯的愛情。影片的作曲家A.R.里赫曼曾為導演何平的《天地英雄》作曲。
4. 《母子情深》
這是一部反映繼母與孩子之間關系的電影。
點評:曲折而又震撼人心,反映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5.《眼中沙》
《眼中沙》根據(jù)羅賓納拉特·泰戈爾的小說《Binodini》改編而成,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美貌、有教養(yǎng)和活潑的年輕寡婦Binodini。
點評:除一兩個場面之外,這部影片大部分是在室內(nèi)拍攝,影片中錯綜復雜的關系通過高明地使用燈光效果而得到絕妙表現(xiàn)。
6.《安賈麗》
影片講述了Anjali一個智力有殘障的女孩,從她呱呱墜地到她安然去世所付出和感受到的愛。
點評:影片有吸引力之處是許多精心編創(chuàng)、主要由兒童演唱的歌曲。
7. 《小島特威巴》
這部電影根據(jù)一部探討有關人們流離失所和神經(jīng)錯亂的觀念的小說改編。
點評:不僅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與生存狀況,而且反映了由人類無法控制境況所造成的文化、價值觀甚至基本自信心的轉(zhuǎn)變。
8. 《戰(zhàn)勝自我》
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講述連年不斷的雙重災難致使阿薩姆邦東部地區(qū)呈現(xiàn)一片衰敗的故事。
點評:導演通過某些感人的畫面來傳達這個故事。
9.《雙人秀》
故事的開始是一家藥品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26歲的Rithima從德里飛抵海德拉巴附近的一個村莊,就某一藥物的商標一事拜訪專習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的教授Krishna Mohan先生。就在她等教授的時候,進來了教授的律師Madhav Rao。很快Rithima便發(fā)現(xiàn)了Madhav性格中的睿智與風趣。于是他們嘗試演一出戲,Rithima在劇中扮演教授的妻子。Madhav深受情緒的感染,陷入了強烈的幻覺之中。
點評:這是一部充滿虛幻舞臺色彩的電影,虛實結合的手法讓觀眾在真實與幻覺中分辨不清。
10.《一場虛驚》
一位鄉(xiāng)下人帶著他的孫子去城里看醫(yī)生,卻被告知孩子患上了僅有百萬分之一幾率、極為罕見的視網(wǎng)膜癌。而生活中一個不可思議的最殘酷事實是,手術將拯救他的生命,但也會使他雙目失明。
點評:《一場虛驚》是對生活的直白,它娓娓動人、平實地講述了一個有關人性的故事。
(編輯:富文佳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