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自身的角度講,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應該包括:
1 、我喜歡做什么(主要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
2 、我適合做什么(主要包括職業性格、氣質、天賦才干、智商情商等);
3 、我擅長做什么(主要包括職業能力傾向,比如言語表達、邏輯推理、數字運算等);
4 、我能夠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等);
最后經過對以上因素的綜合分析和權衡,來初步確定我們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并在就業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意識的去尋找。當然,對以上因素進行“分析和權衡”的基礎,是我們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和能力傾向等都比較熟悉和了解。如果連我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喜歡或適合做的工作,那么我們可以借助“職業測評”這個工具手段,來進一步發現和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傾向等職業特征和發展潛能,從而來幫助自己走好下一步。
同時,以上要素只是我們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應該重點考慮的幾個方面,不能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每個人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考慮。在可銳職業顧問咨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現在情況很糟糕,沒有精力與能力來確定自己到底做什么,只能一步步摸索著前進。事實是很多職業能力在不同的行業與職種中具有相關性,也許你目前的工作是不適合于自己,但是要注重相關能力的積累,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成長。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這種思想來麻痹自己,讓自己一直在不合適的崗位上長久的持續下去,如此只能以喪失未來的發展為代價。
希望廣大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要理性的對待自己的選擇,在保證就業的大前提下,能夠更加的科學理性一些,無疑會更加有利于我們未來的成功。
編輯:楊鑫 來源:中青在線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