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人情債”:讓人勞神讓人煩
工作、生活的壓力讓一些人的新年變得有些沉重,而不少為人際關系發愁的人也開始擔憂不知如何應付即將到來的“人情債”。
“年底了,該和親戚朋友走動了,該和大客戶應酬了,該與主管敲定明年的任務了。”在電信工作的吳小姐說,年底要走動的關系,要出席的飯局比平時多了好幾倍,一時之間,這些“人情債”讓她對即將到來的春節感到煩躁不安。
吳小姐說,她之所以害怕過年,主要是受不了迎來送往的應酬。一些親友平時不怎么來往,到了春節都要互相拜訪,有時候話不投機還得沒話找話。此外,為這些應酬花了錢不說,還老是要為買什么樣的禮物操心勞神。“去年的春節,7天假期不但沒休息成一天,反而比平時上班更累!”
春節臨近,走親訪友、親朋好友聚會都必不可少,但“人情債”卻成了一些人“不想過年”的原因。一些離家在外工作的人也因為回家“成本”太高而背上了心理負擔。“家里親戚多,禮物、壓歲錢、請客吃飯的開銷都不少,沒有1萬元根本打不住,年終獎都不夠花。”在深圳工作的黃紹皓準備回粵東老家過年,但一算“經濟賬”卻讓他高興不起來。
回歸新年本來的功能:休息、調整心態、增進感情
對于都市人的各種“年終焦慮”,廣州市社科聯主席李明華分析,元旦、春節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原本是一個合家團圓、放松休息的節日。如今,隨著都市社會生活壓力加大,人們對工作、生活的期望值不斷提高,新年的定位也發生了變化,漸漸變成“年度總結”的日子,這給不少職場中的人帶來了心理壓力。同時,新年也被賦予了一些商業色彩和交際功能。于是,以往喜慶祥和的新年對一些人來說成了一種負擔。
李明華說,春節其實也可以輕松度過。關鍵是要還新年本來的功能——休息、調整心態、增進感情,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太在意工作、生活的得失。在新年伊始,要量力而行地制定各種規劃,以免來年因為達不到預期而產生太大的心理落差。此外,對“人情債”要有正確的認識。見面吃飯聊天是維系感情的一種手段,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安排,沒有必要將正常的人際交往視為洪水猛獸并因此背上心理負擔。其實,節日期間給家里打個電話,寄張照片,給朋友發個短信,發一張電子賀卡,等等,這些都能增進感情,減輕心理壓力。
編輯:楊鑫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