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2006年的最后五周,收到不下20封來自不同公司通知某某某已離職的郵件,而這些大約占到今年收到的離職通知郵件數量的60%時,你大概也會興起相同的念頭:是不是可以考證下過年與離職的內在因果關系?為了查明原因,我從第一封郵件開始,約見這些離職者。
王是某名校中文系畢業的高才生,29歲,此前在一家大型壟斷行業里的國企工作。王是作為該公司未來儲備干部被招聘進來,當時看來前途與錢途都很光明。在行業里,該公司的整體薪酬競爭力較高,最難能可貴的是該公司對于人才的成長似乎相當有耐心。該公司的儲備干部在正式任職前,一般會有2年左右的成長期。事實上,再過半年,王就要結束成長期,但他卻執意離開,他的原因是輕松到病了。聽到這,我心里忍不住有點憤怒,直想打斷他的陳述,在這個據說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城市里,居然有人因為工作輕松而離職,尤其是這份工作的薪水還相當可觀。我甚至在懷疑王的離職會否是30歲危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