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導演馮小剛在復旦大學和大學生進行交流時,遭遇了不少尖銳問題。面對學生直言“不喜歡《夜宴》”,他稱言論自由,同時進行勸導,認為大家應改掉對中國大片的仇恨心理。(《京華時報》6月18日)
大學名校把馮小剛請去,顯然是高看他一眼,沒想到不管是誰,修養不夠就會時時露餡,馮導居然大言不慚地說觀眾不喜歡夜宴就是對國產大片的仇恨心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觀眾干嗎要仇恨國產大片?和你馮小剛既無仇也無冤,仇恨你干嗎?無非是現在的中國觀眾成熟了,對影視作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了,國民的藝術素質有進步,這是好事,應該高興才對,作為“人中精英”的馮導應該更高興才對。
對于作品的批評,歷來就是正常的,不是你馮導,陳導的《無級》,張導的《英雄》也都不同度地被品頭論足過。連孔夫子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更何況你馮小剛?
恐怕馮導是因為這兩年的票房銅氣熏暈了頭腦。其實票房第一不等于藝術;第二不等于觀眾認可;第三看的人越多,就是說前期宣傳越厲害,被忽悠去的人越多,肯定失望越大,罵聲越多,得了錢還想得名,導演們不能太貪心!
中國有的是為藝術獻身的導演,他們的作品拿了國際大獎但是票房不好,他們總不能都站出來叉著腰指責:中國人要克服對票房的仇恨心理!
先不說<夜宴>本身怎么樣?馮導的氣度先低一籌?
雖然沒上過大學,但是小學老師就告訴我們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