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就在一些人注冊“非中國制造”商標詆毀中國商品聲譽時,在日前舉行的巴黎時裝展上,一家以“中國時裝”為品牌的時裝映入參觀者眼簾。“中國時裝”面料考究,款式大方,檔次較高,深受歡迎。對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來說,“中國時裝”熱銷就像是一記強有力的回擊———“中國時裝”不是質低價廉的代名詞。當記者獲悉該時裝是由一家比利時公司注冊經營時,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名牌街上的名牌店
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記者前往位于布魯塞爾市中心路易斯大街84號的“中國時裝”專賣店實地探查。路易斯大街是布魯塞爾著名的商業街,那里聚集了不少知名服裝商店、豪華賓館和高級餐館。
遠遠望去,在一排灰色樓群中,有一間白色店面顯得與眾不同,上面寫著“CHINECOLLECTION”(意為“中國時裝”)。白色的門臉與街上其他古色古香的店面形成了鮮明對比。記者發現,擺在櫥窗里的5套時裝在陽光下格外搶眼,過往行人往往要駐足欣賞一番。走近一看,櫥窗里的服裝主要以高級絲綢面料為主,顏色搭配既大膽又典雅,式樣剪裁既華麗又簡潔,在薄紗襯托下富貴氣十足。當記者舉起相機準備拍櫥窗里的時裝時,店里的服務員示意“不能拍照”。
記者收起相機,推門進了商店。店內面積約100平方米,擺著清一色的高級女裝。四周裝飾以白色為基調,充分展示出時裝的亮麗。和普通時裝店不同的是,這里的電視屏幕不斷播放模特的“中國時裝”秀:在模特輕盈的腳步中,禮服飄逸清新,休閑裝輕巧靈便,尤其是絲質面料,顯得格外曼妙。店里的音樂也很有特色,西方唱法東方音韻,富有節奏感又不喧鬧,配合恰到好處。
質量好的服裝,價格自然不低。記者一邊看服裝的款式,一邊留意標價,一套套裝700多歐元(1歐元約合10元人民幣),連衣裙一件300至870歐元不等,一條長褲價錢在300至570歐元之間,一個背包745歐元,一條腰帶240歐元,一件掛飾250歐元,價格最便宜的絲巾也要70多歐元。
店里有幾位顧客,其中有一對穿著入時的母女。記者和這對母女聊了起來。原來,她們早就聽說“中國時裝”,一直沒親眼目睹,這回真是大飽眼福了,對每件衣服都很喜歡。女兒說:“服裝設計相當出色,面料十分考究,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點。”不知是不是因為難以取舍,其他客人挑選衣服時也都看得特別仔細。在這些客人當中,還有一位是攝影師,專為時裝雜志拍照片,她告訴記者自己是為了“采風”而來,想在這里找到靈感。
·中國元素吸引回頭客
“中國時裝”店里有兩位穿著自己品牌服裝的服務小姐,一位高跟鞋晚禮服,另一位休閑打扮。記者與休閑打扮的店員攀談起來。原來,“中國時裝”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設計師是比利時人,住在香港,娶了中國女子為妻,所以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目前,“中國時裝”有10家專賣店,比利時有8家,另兩家分別在巴黎與迪拜,東京、倫敦、香港等地還設有辦事處。
記者光顧的這家是旗艦店,4年前開設,布魯塞爾老城區還有一家店,已有10年歷史。旗艦店的顧客主要以高級白領為主。由于該店地理位置優越,對面是一家超豪華酒店,那兒的客人經常來光顧,所以名聲早就出了比利時。
價格高,服裝賣得如何?服務小姐介紹說,為顧客提供服務時,需要提出適合不同氣質人群的衣服搭配,特別需要耐心。一般來說,服務一位顧客,少則要1小時,多則3小時。她說,平均每天能做成30位顧客的買賣,“來自中東地區的富商常來選購,都是回頭客。吸引他們的還是考究的面料和別致的設計。”初步估算,如果每位顧客在店里消費500歐元,一天的營業額就是1.5萬歐元,這還真不是一個小數目。
·中國材料質量一流
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時裝”的情況,記者還想采訪公司的相關人員,但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連著幾天都找不著人。幾經周折,記者聯系到該公司的市場主管。在記者刨根問底的攻勢下,主管透露了一點信息:“‘中國時裝’所用面料90%以上來自中國,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印度。15年前,我們就在中國采購絲綢面料,那里的材料精細考究,制造水平很高,別的地方根本沒法比。有人說我們到中國采購,看中的是那里便宜的勞動力成本和價格低廉的產品,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們要的是一流的面料,價格高低還是其次。”據主管介紹,“中國時裝”的顧客定位是高收入女性,因為“她們要的是質量和服務”。
“中國時裝”現在已經成為比利時人比較熟悉的服裝品牌。一位外地游客想花一天時間逛街,于是他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咨詢意見。結果好幾位比利時網友都推薦了“中國時裝”店。業內人士說,看“中國時裝”的季節系列,“就像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古典皮箱,發現里面竟然藏著很多美妙絕倫的時裝。”事實上,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這個東方古國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中國文化、中國元素越來越受建筑、裝飾、服裝設計師的青睞,而“中國時裝”恰恰以中國高檔面料為基礎,以“中國”打品牌,加上獨特別致的設計,配上適合西方顧客口味的裝飾,比如俄羅斯風格的掛飾等,打造出了一個“東西合璧”的結合體,它的經營可說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