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當前的歐盟與中國,處于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歐盟如何定位與中國的關系?這是很多人所關心的。
在雙方關系中,中國與老歐盟國家包括英法德意等國的關系還是主體,因為對華政策的動議大都來自這些國家。但新歐盟國家的影響力也不可忽視,因為歐盟內部的一些機制,使這些新國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制約歐盟的對華政策。
歐中有多方面利益關系。概括地說,歐盟對中國的利益定位是經濟貿易利益居首,戰略利益居次。
歐盟把經貿利益放在對華政策的首位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歐盟國家悠久的經貿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歐盟對外政策。從現實需要來說,歐盟大多是福利國家,要維持和發展這個體系,經濟發展是重點。正因這樣,歐盟對中國的經濟崛起表示歡迎,因為中國發展已為世界經濟整體發展注入新動力,歐盟各國都想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實際上,多年來歐盟在努力發展和深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但這并不是說雙方在經貿關系上總是利益一致。歐盟一方面想擴大在中國的市場,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出口經常設置障礙。
歐盟對華的戰略利益居次要地位,這里當然有地緣政治因素。歐盟遠離中國,沒有直接地緣利益之爭。從這點來說,歐盟對華戰略考量和美日等國不同。
但一旦美國因素出現時,歐盟對華關系的戰略考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歐美具有相當制度化的戰略關系,尤其體現在“北約”機制上。后冷戰時期,“北約”的戰略目標一是防俄國,二是防中國。近年來,“北約”試圖向亞太地區發展,說明了這一點。
在去年中國出臺《反分裂國家法》后,美歐開始進行中國戰略對話,希望在對華關系上,能協調關系和行動,這使歐盟很難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一旦亞太地區發生不測,如果與中國有關,歐美仍有可能找到共同戰略利益。
那么,歐盟和中國的政治關系又是怎樣呢?和美國一樣,歐盟近來也盛行所謂的“中國不確定論”。根據這一說法,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但中國崛起的內政外交的方向則是不確定的。因此,在和中國交往,尤其是經貿交往的同時,必須用各種方式對中國施加影響,使其有可能朝著西方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對中國來說,要制定有效的歐盟戰略,就必須對歐盟對華利益的認知有清醒認識。發展經貿關系仍是關鍵,用經貿關系來逐漸消化歐盟對華的戰略關注。對歐盟中的“中國不確定論”,也必須加以關注,因為歐盟的中國認知影響其總體對華政策。中歐之間盡管已有很多方面的對話,但大都在經濟、文化和技術層面。要減少歐盟對華的“不確定性”或增加其對華“確定性”,戰略層面的對話不可或缺。(摘自9月5日《聯合早報》,原題:中國在歐盟眼中的戰略利益定位,作者鄭永年)(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