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9日,英國《獨立報》援引多國氣候專家的預測結果說,本世紀全球氣溫有可能上升2攝氏度至4.5攝氏度,有的地區氣溫甚至有可能上升6攝氏度。
這是一艘巡航船駛過冰島瓦特納冰原附近漂移的冰山。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上周末出臺的氣候報告讓世界一震。這份由2500名科學家撰寫的報告預言,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6.4度,海平面將上升59厘米,干旱、洪水以及風暴將更頻繁也更猛烈地出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5日在聯合國環境署會議上公開警告說,氣候變化使世界情況危急。一時間,氣候危機成了全球共同造成、現在又不得不共同面對的難題。各國在擔心發愁之余,也不免出現一些互相指責、討價還價的聲音。
美國堅持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戶,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受到批評最多的國家。聯合國的氣候評估報告摘要發布不到4個小時,白宮就急忙發表聲明稱,美國仍不準備采取強制性的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布什政府這樣的表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法新社報道認為,美國政府雖然圍繞氣候變化問題進行討論,但在實際的政策上,卻沒有任何努力改變的跡象。
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2日表示,“如果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美國的排放量是有限的。”美國官員辯解稱,美國一直在氣候研究方面起主導和重要的作用。德國媒體則在“重要作用”這個詞后面加了個問號。和美國一樣尚未加入《京都議定書》的澳大利亞的態度也令人關注。法新社報道稱,澳大利亞總理認為氣候報告“沒有什么新內容”,并為自己的氣候政策做辯護。
在歐洲,德國成了眾矢之的。歐盟委員會的環境委員批評德國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一點都不積極,給其他成員國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歐盟希望到2012年,歐洲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120克/公里。這將使眾多的德國汽車制造商面臨更大的壓力,所以德國一直頂著不辦。
中國不應受到西方指責
路透社5日報道稱,中國將在200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報道認為,中國的特點是總量高,而人均量低。德國《明鏡》周刊稱,中國是地球上最厲害的污染者之一,其污染的后果對世界影響越來越大。德國電視臺在播放氣候報告的新聞時,配發的竟然是中國空氣污染嚴重的畫面。日本《產經新聞》3日報道稱,中國和印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國,限制這些國家的排出量是當務之急。
但實際上,中國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并沒有西方說的那么大。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方對中國的批評是不公平的。因為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屬于“壽命很長”的一種氣體,它不會在短時間內散掉。從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都在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才是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才開始逐漸增加。從總體上來說,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在歷史總量中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中國人均排放量還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中國簽訂了《京都議定書》,根據該協定,在溫室氣體減排要求方面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寬限期。中國政府一直在按照承諾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