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日共同歷史研究”中方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2006年12月29日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消除兩國在有關中日戰爭歷史認識上的隔閡,中方已經向日方提出建議,把雙方通過討論得到的共同認識寫成報告,在2008年發表。就剛剛結束的首次會議,步平表示,“氣氛良好。我們將以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同日方一起進行研究。”
步平強調,關于焦點之一的“南京大屠殺”,承認這一事實是開展討論的前提。他說:“只要承認大屠殺的事實就可以”,至于犧牲者人數的問題,不會成為共同研究的很大障礙。
中日兩國有關歷史共同研究的首次會議,2006年12月27日在北京結束了。日本《讀賣新聞》報道,雙方在“歷史問題不應該成為政治的包袱而妨礙中日合作關系”等認識上達成一致,并商定下次會議于2007年3月在日本召開。
日方代表團主席、東京大學教授北岡伸一在記者會上表示,“首次會議整體氣氛非常認真、率直、友好,是個很好的開端。”
據北岡介紹,首次會議討論了今后研究的開展方法和課題的設定。關于中日雙方認識差距較明顯的近代史研究,今后將先從兩國的研究現狀開始討論。決定把近現代史分成“近代的開始到昭和初期”、“滿州事變到戰爭結束”、“戰后”三個時期分別進行研究。
關于具體的課題設定,今后將在分科會上商議。各分科會根據需要可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協助研究。第三、四次全體會議分別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召開,目標是在2008年拿出研究成果。
《產經新聞》指出,關于“南京大屠殺”和“隨軍慰安婦”問題,中日兩國間的歷史認識差距很大。中國想改善中日關系,避免在共同研究中形成意見的激烈對立,給兩國關系造成不良影響。為此,2006年12月26日的《中國青年報》發表署名文章,呼吁媒體和輿論要冷靜對待。
《產經新聞》報道,2006年2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在與來訪的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現任干事長)中川秀直會談時,曾提議“為了加深相互理解,應該共同研究歷史”。中川表示贊成,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中方建議把歷史問題同政治分離開來,交給學術界討論,以改變歷史問題阻礙雙方關系改善的狀態。
共同研究以兩千年的中日交流史為對象,中方想告訴世人,歷史問題的核心“日本對華侵略”只是歷史中的一段,中日交流史的基調是友好的。
(作者:雋寧 編輯:王晶 來源: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