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英年
瀏覽環球在線香港回歸十周年特別專題更多內容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之際,《中國日報》記者吳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進行了專訪,以下為采訪內容:
問:近三年香港經濟的年均增長率達到7.6%,但我們也注意到,2004年以來,香港經濟的年增長率在下降,是因為缺乏增長的動力嗎?
答: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系,香港的經濟增長模式和GDP已經高速增長了10年的祖國大陸不同。在過去的10年,我們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是4%,同一時期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1至2個百分點。對經濟發達地區而言,每年2%的增長率就相當好了。我們預測香港2007年和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約為4.5%至5.5%,相比2004年的8.6%只有差不多一半。
經濟快速增長曾為我們帶來通貨膨脹,我不歡迎經濟長期地快速增長。現在香港通貨膨脹率約為1%,這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我們能保持經濟增長率為4%至5%,而通貨膨脹率又長期低于2%,那將成為十分健康的經濟。在內地,中央政府可以控制通貨膨脹對生活必需品供應施加的壓力,但是在香港,食品的價格是完全根據市場力量波動的。
問:香港對國家實施“鼓勵投資”和“幫助國內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的戰略做出了那些貢獻?
答:香港在幫助大陸獲得更強的投資方面一直扮演非常成功的角色。到現在為止約40%注入內地的外資是通過香港的金融平臺實現的。
我相信香港將在幫助內地企業進軍世界市場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熟悉大陸,而且我們有零障礙的溝通。最重要的事實是,我們都屬于同一國家。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表現出我們可以為國家做些什么。
問:未來香港新的經濟增長行業是什么?
答:新的成長行業將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改革開放的祖國大陸已經對優質的金融服務產生巨大需求。發展好金融服務業這個行業將有助于香港為祖國的經濟進一步做出貢獻。當然,香港也會受惠,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比如,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會有助于提升其首次公開招股的金額。
我們將繼續提供我們的金融服務。我建議香港的金融市場和大陸的市場建立一個互動、協作和互補關系,這兩個市場正處于不同的發展水平,存在著巨大的互補空間。同時,作為同一個國家的一部分,香港有責任去幫助大陸。我們還可以向內地同行就全球市場提供專業意見。
問:香港經濟在過去的10年經歷了那些重大挑戰?
答:回歸祖國后香港經歷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我們通過努力保持了貨幣的穩定,但固定資產的價值大幅下跌。舉例來說,房地產市場的價值一年間大約下降了60%左右。
第二個挑戰是巨大的通縮壓力,2000年以來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下降了24個百分點,達到了最低水平。我們的對策是依靠香港人民的自決,我自從被任命為財政司司長后經常向香港人民咨詢。中央政府的幫助也是一個關鍵因素。CEPA、個人游政策、內地與香港的自由貿易已經帶來雙贏的局面。我們于2003年制定了為期5年的金融復蘇計劃,我們在兩年內已經成功解決香港的金融赤字問題。
問:您如何看待中央政府就開放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所做的努力?
答:開放人民幣業務是大陸今后將要實施的政策,而香港為政策試驗提供了理想的地點。
問:香港經濟結構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是什么?
答:香港擁有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體系,這一經濟體系鼓勵民眾通過創新和企業家精神賺錢,我們擁有17.5%這樣低水平的公司稅率。不過這可能導致了貧富差距。我們已經成立了一個社會安全網絡,保證貧困者擁有生活必需品和住房,我們將逐步完善該系統。
同時,民眾的需求越來越多,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他們并沒有很高的期望,但現在作為這一地區的主人,民眾對政府有更高的期望。我們會朝著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而努力。(記者:吳嬌 編輯:高勇)
本文為環球在線專供騰訊網稿件,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