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陳佐洱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上說,基本法規定了香港特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基本法的各項規定也使特區政府保持了高效率運作,有利于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陳佐洱說,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區法律地位是直轄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央政府對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負有重大責任。特區成立伊始遭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中央政府及時宣布人民幣不貶值,堅決支持維護港元的聯系匯率制。當非典肆虐香港時,中央政府無償向特區提供大批抗疫藥品和器材。為幫助香港經濟走出低谷,中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發展經濟的優惠措施,建立了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開放內地居民個人赴港旅游,推出擴大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多項政策措施。在中央支持和香港各界努力下,香港經濟自2003年下半年強勁復蘇,并持續較快增長,2006年本地生產總值達到1472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呈現出20年來最好的發展勢頭。
陳佐洱指出,基本法為促進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近10年來,兩地合作的廣度、深度、速度和成效都大大超過從前。除經貿外,兩地還在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領域開展和擴大交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推動內地與港澳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支持香港發展優勢產業。這必將為兩地合作開辟更為廣闊的前景。
陳佐洱說,基本法為香港開展對外交往、擴大國際影響提供了廣闊空間。10年來香港特區已加入了200余項多邊國際公約;與134個國家或地區互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在歐盟、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倫敦、柏林、紐約等地設立了經濟貿易辦事處;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在香港設立眾多代表機構。世界銀行年會等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相繼在香港成功舉辦,2008年還將舉辦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近年來,中國有關駐外使領館還與香港特區政府密切合作,在印度洋海嘯、南亞海嘯等3000多起涉港領事保護案件中及時提供幫助,切實保護了香港同胞在海外的合法權益。(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