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把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央行:把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作為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報告指出,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中適度從緊,保持必要的調控力度,努力維護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控制通貨膨脹預期,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繼續協調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準備金率工具,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積極創新對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完善流動性分析預測體系,合理把握公開市場操作的節奏和力度,有效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發揮市場利率調節資金供求關系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目前中國價格上行壓力加大,通脹風險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當前,國內供給和工業生產能力增長較快,瓶頸制約有所緩解,加之國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平抑食品價格上漲的綜合性措施,都對價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慮到國際收支順差矛盾持續積累后有向物價上漲擴散的趨勢,綜合國內外因素判斷,當前物價上漲并非僅受偶發或臨時性因素影響,通貨膨脹風險趨于上升。
央行發布報告認為通脹風險值得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8日對外發布了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建議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步伐。
報告指出,對沖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銀行體系內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而主要是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當前央行在進一步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應加快落實以消費需求為主擴大內需、降低儲蓄率、調整外資優惠、開放市場、擴大進口等一攬子結構性調整措施,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步伐,抑制國際收支順差過快的增長勢頭。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貿易順差增速雖有望放緩,但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報告認為,以下外部和內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了這段時期中國貿易順差仍會繼續升高:
從國外環境看,全球經濟很可能連續第五年以超過4%的速度較快增長,成為30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擴張周期,外部需求依然強勁;另一方面,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需要的高新技術設備進口實施限制致使中國進口難以擴大。
央行報告建議: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步伐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上半年中國居民戶貸款特別是消費貸款顯著增多,同時居民活期存款傾向明顯。
報告指出,上半年,居民戶貸款余額4.6萬億元,同比增長25.7%,增速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6741億元,同比多增3074億元。居民戶消費性貸款比年初增加3800億元,同比多增3699億元,其中居民戶中長期消費性貸款同比多增3206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今年以來,中國住房需求持續旺盛,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加快增長,但供需關系仍趨緊張,房地產價格又出現了加快上漲勢頭,部分城市價格漲幅依然較高。
報告指出,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9887億元,同比增長28.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2.6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房完成投資增長30.8%,占開發投資總量的70.3%,較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
央行:中國貿易順差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前期糧食和肉禽蛋價格的上漲已逐步傳導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因此有必要高度關注價格傳導問題,防止價格全面上漲。
數據顯示,受糧食、肉禽蛋等食品價格較快上漲的影響,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漲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季度上漲2.7%,第二季度上漲3.6%,總體上呈逐步上漲趨勢。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上漲是影響CPI上漲的主要因素,非食品價格保持相對平穩。上半年,食品價格上漲7.6%,拉動CPI上漲2.5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拉動CPI上漲0.7個百分點。在非食品價格上漲中,石油類能源上漲1.4%,對CPI影響較小。
央行:上半年中國居民消費貸款顯著增多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布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上半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23.7萬億元,日均成交2027億元,同比增長5.2倍。
報告指出,股權分置改革積極效應繼續顯現,股票市場交易活躍,投資者投資股票基金市場意愿較強。上半年,投資者開戶數新增2861萬戶,是上年全年新增開戶數的5.4倍;滬、深股市累計成交23.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多成交19.9萬億元,已相當于上年全年交易量的2.6倍。(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