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臺獨”發聲工具
雖然“新聞局”辯稱頻道是“非官方性質”,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國際頻道“未來承擔的主要任務是讓世界聽到臺當局的立場。
謝志偉自己就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他舉例說,臺灣推動加入聯合國公投的議題,如果“能藉由自己的國際頻道,傳送第一手訊息,就可讓國際正確、迅速了解臺灣的想法”。
難怪島內輿論認為所謂“非官方性質”明顯是欲蓋彌彰,該頻道極可能淪為對外包裝“臺獨”形象,批發“加入聯合國”“公投制憲”等語言的工具。臺《聯合報》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不就是冷戰時期的美國之音嗎?”
形象恐難止跌回升
有了“臺灣之音”,就能改變令臺當局不滿的輿論現狀嗎?
其實,臺并非沒有面向國際的頻道或節目,臺當局每年都會制播各種語言版本的宣傳片洽請全球各地的電視頻道播出;臺視、三立、中天、大愛及TVBS等也設有國際臺,利用衛星傳送方式,對亞洲及美洲地區播送節目。
但與此同時,臺灣的“國際形象”卻一跌再跌: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立委”們在“立法院”荒腔走板的演出,是陳水扁充當臺海和平“麻煩制造者”的種種表現……所以,說到底,這怨不得別人,也與包裝手法無關,以為靠辦所謂國際頻道就能改變現狀,完全屬于病急亂投醫。(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