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給船隊甩掉“敵”機又遭遇“敵”潛艇。
8月28日清晨,一道緊急命令從北海艦隊傳到某作戰支援艦支隊:正在某海域執行戰斗任務的一支戰斗艦艇編隊急需補給,要求支隊派艦船在未來兩小時內補給到位。
支隊領導立即調動所屬的大型油、水、運、拖船緊急裝運補給物資,借著迷蒙霧色的掩護,一艘艘滿載補給物資的鐵灰色艦船悄然解纜,冒著遭“敵”空襲的危險隱蔽出航。
編隊前行不久,海上指揮所傳來命令:接上級通報,“敵”機兩架,正高速接近我任務海區??礃幼?,“敵人”要從空中阻止我對海上作戰艦艇的支援了。
一道道作戰指令蓋過了艦船發電機的轟鳴,10余艘補給艦船立即解除單縱隊,按部署進行防空疏散,從不同方向向任務海區機動。
剛剛躲過“敵”機的空中威脅,補給船隊前進的方向又遇到了“敵”潛艇的阻撓。
這下真是遇到了“攔路虎”。“敵”潛艇在水下游弋,誰知道這鬼頭鬼腦的東西會在什么時間發起攻擊?!再說,潛艇這鐵疙瘩一潛入水里,很難輕易發現。而它跟蹤你卻又特別容易。支援艦船要想越過這道坎兒,難度可想而知。
這時,指揮員向各艦船下達了應對命令。保障編隊的船只按照指令行動,一艘艘艦船終于有驚無險通過了“敵”潛艇封鎖區。
今天的天氣十分糟糕,海上風高浪急,8級陣風,浪高6米。但補給船隊絲毫不懼惡劣氣象的淫威,按時到達。
放眼望去,作戰海區內,這支由多種類型保障船只組成的綜合保障船隊,冒著遭“敵”空襲的危險,正協助受損戰斗艦艇滅火、排水、堵漏,實施損害管制,將其拖往安全海域;忽而油、水、運輸船只齊上,施展“四向立體補給”的絕技,快速地為戰斗艦艇進行油、水、彈藥、給養補給;忽而又頂著風浪和戰斗艦艇并肩前行,在動中對其實施補給,油管微微鼓起,戰艦的“血液”正在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
這支多船種、能在戰時完成海上各種補給任務的作戰支援應急保障綜合編隊的建立,是這個支隊提高未來海上作戰保障能力的一項創舉。
貼近實戰,此次演練的落水者不是用救生圈模擬的,全是活生生的潛水員,落水海域經常有鯊魚出沒。
8月28日8時32分。
上級通報:我兩艘作戰艦艇在不同方向同時遭“敵”攻擊,7名艦員受傷落水;某護衛艦主機艙水線附近破損進水、艦體12度橫傾、全艦停電、失去動力,請求支援;某導護艇前甲板起大火,右主機管路和儀表線路多處斷裂,請求支援。
海上指揮所命令:作戰支援艦編隊立即實施救援。
殊不知,在茫茫大海上,失去動力的“戰損”艦艇,面臨隨時沉沒的危險。營救高度分散的落水艦員,也難如大海撈針。
具有豐富援潛經驗的潛水長鄭志君告訴筆者,以前組織營救落水人員訓練時,為了安全起見,大都采用救生圈模擬落水人員的方式,而此次演練,落水者全是活生生的潛水員。已有8年潛水員經歷的潛水四班士官肖忠海就是其中的一位。
3分鐘后,一架超黃蜂直升機從“洪澤湖”艦后甲板緊急起飛,在距離海平面大約30米的高度盤旋往復,仔細搜尋著落水艦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但指揮所卻仍未得到直升機“發現目標”的報告。此時,海面浪高達到6米以上,艦員落水海域海況十分復雜,經常有鯊魚出沒。而此時,落水人員手持的船用紅光火焰救生信號已經燃盡,驅鯊劑也快耗完。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報告海指,我發現1名重傷落水人員,并正在實施營救?!敝鄙龣C報告。
從指揮所遠遠望去,懸停在超低空的直升機,穩穩“定格”在落水艦員上方。不多時,從直升機吊放至海面的營救人員,艱難地將傷員和自己捆在了一起。隨著吊繩的收縮,落水艦員被成功救起,并轉運到某遠洋打撈救生船進行救治。
“報告海指,拋投救生圈成功救起落水艦員”、“報告海指,舷側救生掛網成功救起落水艦員”……一時間,捷報頻傳。
支隊參謀長宋波告訴筆者,此次救援演練之所以快速高效,與我們采用艦載直升機、作業艇救生網、拋投救生圈以及舷側救生掛網等多種手段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