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好學生”到“合格戰士”
他以頑強的意志實現人生的跨越
2005年10月,北大“校園網”上一則簡短的通知,令高明振奮不已:我國正式施行從全日制高校在校學生中征集士兵政策!
“男兒何不帶吳鉤?”“看到這個消息,一股‘腹有詩書,胸有韜略;文章傳世,疆場建功’的男兒氣概,仿佛在我的血液中氤氳回蕩,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進夢寐的軍營!”
高明少年喪父,家境貧寒。2003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大一被評為三好學生,大二擔任團支部書記。鑒于他的家庭狀況,國家“西部開發助學工程”伸出溫暖之手,資助他全部學習和生活費用。
2005年12月7日,高明如愿以償地穿上了綠軍裝,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第一個在校參軍的大學生士兵。
高明來到部隊第二天,“北大學生”的身份就在新兵班里“暴露”了!班長陸少華從“新兵登記表”上看到高明的簡歷后,一轉身就來到營教導員吳學軍的辦公室:“這個兵我不帶!”
到底是大學生士兵不好帶,還是帶兵人低估了大學生士兵?高明在軍營的快速成長,很快就給了陸少華一個滿意的答案!
旅里舉行新兵授銜儀式,高明代表新兵發言出口不凡:“頭頂軍徽,保國泰民安,義無反顧;肩負重任,促中華崛起,義不容辭!”聽到高明的講話,許多官兵感嘆:沒想到一個小新兵,政治素質這么高!
軍營與大學校園相比,更強調集中統一,高明最怕過不了這一關。果然,他接二連三地出了問題:班長第一次給他布置任務,他隨口應了一聲“稍等”,班長嚴厲地說:“軍人沒有‘稍等’!”第一次出操,他睡過了頭兒,被排長從被窩里拽了起來,再次受到批評。第一次軍容風紀檢查,他頭發長了半寸、指甲長了1毫米。連長告訴他:“從‘三好學生’到‘合格戰士’,差距往往就在這毫厘之間。”為了養成好作風,高明給自己立下一條規矩:相同錯誤絕不犯兩次!很快,他就成了新兵連的“標準兵”,當上了副班長,連隊每周的光榮榜上,他得到的“小紅旗”最多。教導員吳學軍說:“高明這樣的兵太難得了,他表現出的頑強毅力根本不像一個20歲的小青年能夠做到的!”
新兵訓練結束分到測試二連后,面對繁重的專業學習,高明揮筆寫了一篇短文《我們要自討苦吃》,鞭策自己“‘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能為一時安逸而失去進取之心。”高明是全營5公里越野冠軍,可他每天仍然堅持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起立,練出了一身“疙瘩肉”。2005年除夕之夜,高明還圍著操場跑了10公里。他說:“我不想為虛度軍營的每一天而后悔!”2006年底,高明被評為優秀士兵!
作為“優秀士兵”的高明(前)在戰友們眼中還是個“陽光青年”(2006年9月28日攝)。新華社發(李鴻林攝)

從“優秀士兵”到“優秀黨員”
他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成長進步的最大動力
高明把信仰看得比天大。在日記中,他多次引用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話,表達自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執著追求。
高明入伍時,背包里特意帶上了《毛澤東著作選讀》、《鄧小平文選》等政治書籍,一有空就學習。
今年3月,旅里開展“贊頌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題教育活動,高明走上講臺,從國家扶持“三農”的幾個數字入手,結合自己所學的經濟管理知識,向官兵談他眼中的科學發展觀,由于內容實在、形式活潑,在官兵中引起熱烈反響。
高明是北大第一個在校參軍的大學生士兵。這個特殊的“背景”,使他格外引人注目。凡是到高明所在旅的人都要問一問:高明到底“高明”在哪里?
“他敢進言、敢挑刺,雖然只是個新兵,可腦子里裝的卻是部隊現代化建設的大事?!比ツ?月,營里組織導彈專業理論考核,高明以97分的成績名列第一??蓪@個“第一”,高明卻有疑問。他肯定地說:“我應該是100分!”為了3分之差,高明與營長“論理”。一論方知,這3分之差出在教材差異上:高明學的是一本教材,而標準答案卻出自另一本教材。原來,隨著導彈裝備的快速發展和更新換型,導彈裝備教材和導彈訓練教材新老并用、版本不同,造成個別地方內容不統一,表述不一致,根據有出入。于是,高明就利用業余時間,將多本教材拿到一起,逐章逐節地核對、查證、修訂。5個月之后,他把整理好的部分關鍵章節呈送到上級機關,受到高度重視。
教導員吳學軍是優秀政治教員,他第一次給高明上政治教育課,就被挑出了“毛病”。他在課后私下找新兵征求意見時,高明很委婉地指出了他授課引文不當、知識含量不高、照本宣科等問題,吳教導員被弄了個“大紅臉”,以后備課格外認真。技術營就改進訓練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多數戰士填寫“沒有意見”,可高明“毫不客氣”。他針對專業訓練中有的戰士“吃不飽”、有的戰士“吃不了”的“一鍋煮”現象,建議營里分層施訓、因人施教。營黨委采納他的意見,訓練質量大大提高。